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地质勘查 >> 23种地质现象解释

23种地质现象解释

发布日期:2018-01-19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邓云飞   浏览次数:2123

选矿推荐

 

01

矿物生长线理

 

由针状、柱状或纤维状矿物的长轴

平行排列而成,

是在变形变质过程中

矿物顺引张方向重结晶的产物。


02

片理与层理

 

 

片理是变质岩重要特征之一,

是岩石在形成和形变过程中产生的面状构造。

层理是沉积成因。

二者没有直接关系,

图示就是层理面与片理斜交。



03

石榴石十字石云母片岩


片岩是具有典型的片状构造的变质岩一种,

是区域变质的产物。

由片状,板状,纤维状矿物相互平行排列,

粒度较粗,肉眼可辨别。

图示岩样的命名规则为

片岩特征变质矿物 + 片柱状矿物 + 片岩。

 

 

04

火成岩与变质岩


左边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

右边为片麻岩,属于变质岩。

片麻岩的暗色与浅色矿物相间,

呈定向或条带状断续排列的片麻状构造。

对花岗岩中的矿物进行定年测试,

可以得出岩石的结晶年龄。

对片麻岩进行测年,可以确定变质作用的时间。



05

线理


根据成因可分为原生线理和次生线理。

前者是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线理,如岩浆岩中的流线;

后者是指构造变形中形成的线理。

 

 

06

片理与线理


片理面上显示的角闪石无定向排列,

剖面上显示斜长石和角闪石呈线状排列。


 

07

糜棱岩

 

颗粒很细呈条带状分布的动力变质岩。

岩石中大部分矿物不能用肉眼分辨。



08

眼球状构造


外来物质沿着片状、片麻状岩石注入时

形成眼球状或透镜状的团块,

断续分布,常有定向排列,

眼球多为碱性长石组成,也有石英,石榴石等,

大小不一,有时晶形较好,呈卵形,

当此眼球含量增多时,可成串珠状断续连接,

并逐步过渡为条带状构造。

 

 

09

地堑地垒


 

地壳中被两侧倾向相反的正断层所界限

而中间断盘上升的凸起断块构造,

形成与地壳的水平拉伸作用有关,

常与地堑相间出现。

 

 

10

土壤结构

 

土壤一般可简单分为表土层、心土层和底土层。

表土层:又可分为耕作层和犁底层,也叫腐殖质—淋溶层,

是熟化土壤的耕作层;

在森林覆盖地区有枯枝落叶层。

心土层:由承受表土淋溶下来的物质形成的,

通常是指表土层以下至50厘米深度的土层。

底土层:也叫母质层,

是土壤中不受耕作影响,保持母质特点的一层,

掺杂有岩石风化而成的碎屑物。

 

 

11

U型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山谷呈 U 型。

河流形成的山谷呈 V 型。

 

 

12

逆断层


 

 

 

 

13

石英岩与石英砂


上图为石英岩,颗粒间紧密压实,孔隙小。

下图为石英砂,颗粒松散,孔隙大。

 

 

14

P 波和 S 波

P 波是推进波,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

 

S 波是剪切波,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15

波的加强和减弱

 

图示红色波代表相向运动的绿色波和蓝色波,

叠加产生的加强和减弱模型。

 

 

16

鲍马序列

一种浊流沉积的典型层序,

由自下向上变细的五个层段组成,

最底部由具递变层理的杂砂岩组成(A),

底面具有槽模,沟模等冲刷铸模,

往上为 B 段,具有平行层理的砂岩; 

C 段为具小波痕交错层理,变形层理的粉砂岩, 

D 段为具有水平纹理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最顶部 E 段,为块状泥岩,图中缺失。



17

魏格纳地幔对流假说模型


软流层中的地幔物质由于热量增加,

密度减小,体积膨胀,产生上升热流,

上升的地幔物质遇到地壳底部向四周分流,

随着温度下降,地幔物质密度增大,

又沉降到地幔中。

 

 

18

大西洋的形成


 

 

19

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起。

 

 

20

从泛古陆的分裂到现今板块的形成


 

 

21

洋壳俯冲陆壳


洋壳向陆壳俯冲,造成大规模的火山活动,

连接处发育增生楔。

 

增生楔模式图,为=俯冲的大洋板块从海沟下潜时

被上盘板块刮削下来的沉积盖层和洋壳碎片,

连同原地深海沉积物堆积到海沟的向陆侧而成。

 

 

22

走滑断层与花状构造


 

花状构造是走滑断层的典型构造样式。

花状构造的断裂线呈丝带状,

断层走向在一定角度内发生变化。

正花状构造是压扭性走滑断层形成,

剖面上形成地垒式构造。

负花状构造是张扭性走滑断层形成,

剖面上形成地堑式构造。



23

裂流


波浪在海岸破碎后,

壅高于岸边的水体通过破浪带流回海洋的条带状强烈表面流。

持续时间短、流速快,流向几乎与海岸垂直。

产生的位置往往因波高、波浪周期、海底地形

以及海岸线形状而发生变化。

对海岸泥沙的搬运和侵蚀过程起一定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2123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难采选资源如何开发

下一篇: 最全面的锰矿石资料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