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家 »选矿 »印万忠
专家申请
如您在矿业领域有较高的学术或技术水平及实践经验,并有意愿为他人提供咨询服务,欢迎您成为我们“矿业精英”。
申明:本平台免费使用,联系电话:02985212477
更多»人气专家
陈养利
陈养利
1975年工作于省地矿局第一水文队;19761978年,在西安市地质学..
童雄
童雄
童雄,教授,博导,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
杨云忠
杨云忠
姓名杨云忠性别  男出生年月1955.01籍贯陕西 泾阳职称选矿高..

姓 名:   印万忠

昵 称:   yinwanzhong

擅长领域:   矿物加工工程/浮选

人 气:   10395

专家介绍:   

        印万忠,男,东北大学和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兼任紫金矿业集团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辽宁省矿物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西南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国土资源部多金属矿评价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福建省首批国土资源专业技术带头人。

 学习、工作经历

1988年考入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矿物工程系选矿专业,1992年保送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5月获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工程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6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由东北大学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联合培养),1999年9月获东北大学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4月始在职入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冶金物理化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10月至2002年4月赴日本秋田大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研究员工作。

1998年3月任讲师,2002年6月始任副教授,2005年1月起任教授,2005年12月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9年底任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工程系副主任,2003年5月任矿物工程系主任,2004年6月任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工程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4月至2011年11月任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08-2011年任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和资源与土木工程委员会党委委员。中共东北大学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2012年)。2012年1月任福建省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任西南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兼职教授,2012年11月兼任紫金矿业集团紫金矿冶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2013年1月任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2013年5月任学院教授委员会委员。2014年2月授予“福建省国土资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金属矿专业技术带头人”。2014年6月清华大学处级干部培训班结业。2016年7月7日任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矿物工程系主任,并任系教授委员会员。2016年8月30日任福州大学紫金矿业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

教学阶段所获荣誉:

在教学工作中,2001届、2002届本科毕业生校优秀指导教师,2004年获东北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2005~2006学年度东北大学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2007年指导的硕士生获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2008年10月获2008届本科生东北大学优秀指导教师。

研究生培养:

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截止2017年8月,单独指导的硕士生中已毕业73人,协助指导已毕业的硕士生2人,单独指导已毕业的博士生16人,协助指导已毕业的博士生7人,目前正在单独指导硕士研究生22人,博士生研究生15人,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5人。共单独指导了博士研究生31人,硕士研究生95人。

社会任职情况:

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六届、第七届选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矿业联合会第四届、第五届选矿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选矿专业委员会粉体分会常务理事,环境保护部环境评估中心常聘专家,辽宁省高层次科技专家库专家,辽宁省硅酸盐学会非金属矿专业委员会委员,《冶金行业专家信息库》专家,辽宁省节能评估专家。《有色矿冶》、《黄金科技技术》特邀编委,《现代矿业》杂志社理事会理事,《金属矿山》、《有色金属(选矿部分)》、《有色金属工程》、《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有色金属(选矿部分)》、《有色金属(冶炼部分)》、《矿冶》等杂志编委会委员、《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委员,《矿山机械》、《中国有色金属学报》、《黄金科学技术》、《硅酸盐通报》、《稀有金属》、《工程材料学报》、《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Particulate Science and Technology》、《Rare met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论文评审专家。2014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学报》优秀审稿专家。2014被聘为《金属矿山》杂志第六届编委会委员。中国无机盐协会第一届钙镁分会行业专家组专家,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委员,无机盐学科带头人,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镁化合物分会第一届专家组副组长(2012年11月)。国家“863”、“973”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成都利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首位入站专家。2014年批准为福建省首批国土资源专业技术带头人。2015年5月23日被聘为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洗选设备专委会顾问。2017年3月31日被聘为辽宁省非金属矿工业协会镁质材料行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2017年6月4日被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矿冶工程学科分支副主编。

 

主要研究方向及出版物:

矿物浮选理论与技术、复杂多金属矿高效分离和矿物材料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造诣,主编出版专著《硅酸盐矿物浮选原理》、《难选铁矿石选矿技术》、《铁矿选矿新技术与新设备》、《矿物材料》、《尾矿的综合利用与尾矿库的管理》、《矿物加工实验方法》、《浮游选矿技术问答》、《贵金属选矿与冶炼技术问答》、《铁矿选矿技术问答》、《黄金选矿技术》、《金属、非金属选矿技术问答》、《选矿技术一本通》、《实用铁矿石选矿手册》13部,译著《矿物加工技术》1部,参编《试验研究方法》、《中国黄金生产实用技术》、《镁质材料生产与应用》、《中国黑色金属矿选矿实践》、《当代世界的矿物加工技术与装备》、《化工原理》、《现代铁矿石选矿》、《矿物浮选》、《选矿工程师手册》、《矿产资源高效加工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Minerals Industry》12部,作为编委参与《现代选矿手册》第1册破碎筛分与磨矿分级的审稿工作。

在《Material Chemistry and physics》、《Mining Science & Technology》、《Nanoscience》、《Trans. Nonferrous Met.Soc.China》、《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Research Journal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中国有色金属学报》、《高等化学学报》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被SCI检索收录30余篇,他引总次数近百次,EI检索收录近百篇。

技术工作业绩:

获辽宁省科学技术研究成果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1项。1998年获原中国有色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新疆阿舍勒铜矿一号矿体矿石选矿工艺及工艺矿物学研究,(1998)261-030-5),2004年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高性能纳米碳酸钙的制备及其产业化技术,2004J-2-21-02),2008年获国际青年学术成就奖,2010年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弓长岭选矿厂贫磁铁矿减排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工业应用,2010-127-1-6),获中国矿山企业协会冶金矿山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YKJ201015-贰-06)。2010年获葫芦岛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1项(学术论文类:热分解条件下氧化锌纳米晶的形成机理)。2011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鞍山式含碳酸盐赤铁矿石高效浮选技术研究,2011J-1-11-04),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12年11月获全国镁化合物行业科技成果镁神奖(优秀论文奖)。2012年11月获中国矿山企业协会冶金矿山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鞍山式含碳酸盐赤铁矿石高效浮选技术研究,YKJ201224-壹-04)。2014年11月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鞍山式微细粒难选铁矿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2014J-2-40-06)。2014年10月获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鞍山式微细粒难选铁矿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YKJ201435-壹-04)。2016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增加铁矿石资源可利用储量的选矿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6-J-1-13-R04),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分散浮选在赤铁矿选矿中的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丹东市科学技术三等奖(高硅高钙低品级菱镁矿石浮选提纯技术研究,2015JB-3-05-02)。

以负责人角色承担完成了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863”西部材料专项1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4项,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支撑项目1项,以及第二负责人角色完成国家“973”项目1项,国际合作重大项目3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十一五支撑项目1项。目前负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项目1项,横向项目多项。

主持和参加过的部分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374079,贫细杂铁矿石中矿物浮选交互影响的晶体化学机理研究,2014/01-2017/12,80万元,在研,主持。

2)国家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2BAB14B02,难处理铁矿石高效选冶综合技术和装备研发,2012/01-2015/12,223万元,已结题,主持。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074037,菱镁矿浮选体系中矿物交互式影响的晶体化学机制,2011/01-2013/12,40万元,已结题,主持。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0402013,低成本多形状纳米氢氧化镁阻燃剂制备研究,2005/01-2007/12,30万元,已结题,主持。

5)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5年,资源与环境。

6)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2010DFR70060,高性能X射线选矿技术的引进与研发,2010/05-2013/04,918万元,已结题,参加。

7)国家科技部“863”项目,2007AA06Z127,复合力场、多相流态矿物分选技术与装备,2007/12-2011/12,384万元,已结题,参加。

8)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项目,2006DFB72570,增加铁矿资源储量的选矿关键技术,2007/01-2008/12,257万元,已结题,参加。

9)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2006BAB02A10,中低品位锌、钴和镍的高效选冶技术研究,2006/01-2008/12,800万元,已结题,参加。

10)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2005DFA70270,微细贫杂赤铁矿高效选矿技术研究,2005/06-2007/05,77万元,已结题,参加。

 

创新性研究成果总结:

1、复杂铁矿石的分步与分散浮选技术

针对东鞍山含碳酸盐难选铁矿石采用常规分选方法难以分离的实际情况,发明了一种“分步浮选”新工艺,即将含碳酸盐铁矿石磨细磁选获得的混合磁选铁精矿,第一步采用正浮选工艺在中性条件下分选菱铁矿精矿,第二步采用反浮选工艺在强碱性条件下分选赤铁矿精矿,最终可获得铁品位大于66%,回收率大于70%的赤铁矿精矿,该成果已在鞍钢集团东鞍山烧结厂获得工业应用,并取得了重大成功,为低品位难选铁矿资源提供了一种开发利用方法,使无法处理的难选铁矿资源得到了利用,每年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2.4亿元,使东鞍山地区约5亿吨含碳酸盐铁矿石可以得到高效利用,对国内约50亿吨含碳酸盐铁矿石的利用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该成果获得了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鞍山市科技进步特等奖和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冶金矿山科学技术一等奖。

针对东鞍山烧结厂难处理含碳酸盐矿石“分步浮选”产生的中矿和弱磁、强磁混合精矿浮选分离难的问题,经过系统的理论与工艺技术研究,提出了“分散浮选”消除矿物间交互影响、提高分离选择性的技术路线,并在工业上成功应用。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水玻璃和NM-3进行分散浮选,在精矿品位相近的情况下,浮选总回收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2011年到2013年间,共为东鞍山烧结厂创造了经济效益11985.46万元,且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经济、环境与社会效益显著。以孙传尧院士为首的专家组认为该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成果在2016年获得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技术三等奖。

2、复杂矿石中不同矿物浮选的交互影响作用

首次提出了“矿物浮选交互影响”的学术思路,矿物浮选交互影响是指浮选体系中两种以上矿物间相互吸附、转化等对分离产生的影响。通过对复杂铁矿石、菱镁矿石、硫化铜镍矿石、复杂钨矿石等开展系统的交互影响研究,揭示了矿物间产生交互影响的物理、化学作用机理,从而找到了消除和利用交互影响的方法,提高了复杂矿石分离选择性。通过研究建立了复杂菱镁矿石、铁矿石、硫化铜镍矿石和钨矿石体系中矿物浮选交互影响理论学术体系。针对复杂铁矿石开展的矿物交互式影响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并且在该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分步浮选、分散浮选、分级浮选、分步分散协同浮选的新技术与工艺,并获得工业应用,给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16年获得了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增加铁矿石资源可利用储量的选矿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针对菱镁矿石浮选的交互影响研究,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辽宁省丹东市镁宝镁业有限公司获得了工业应用,建成了年产10万吨的低品位菱镁矿浮选厂,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000万元。

3、矿物基因与矿物浮选的相关关系

矿物“基因”是指矿床成因、矿石性质、矿物物性等矿物加工密切相关的特性,近年来系统研究了硅酸盐矿物以及含铜、钙、镁、铁、钨等矿物的“基因”与矿物浮选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硅酸盐矿物浮选的晶体化学原理,出版了经典专著《硅酸盐矿物浮选原理》,专著出版后,得到了本专业相关科技人员的普遍认同,专著中的相关内容多次他引,成为矿物浮选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参考书,王淀佐院士评价该成果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对于硅酸盐矿物浮选的研究和工业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另外,在该领域培养了博士生5名,正在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正在不断地总结与实施之中,在今后5年内将取得实质性研究成果。

 

(印万忠教授已于8月26日入驻中国选矿技术网,如您在矿物浮选技术、复杂多金属矿高效分离和矿物材料等研究领域有任何疑问,可登陆中国选矿技术网www.mining120.com,在专家版块中找到印万忠教授,在线上便可进行相关技术的咨询或学术方面的交流。)

       
        印万忠教授工作照:


u=2454366102,228045011&fm=26&gp=0

        印万忠教授证书照:
2008国际青年论文奖证书2010年钢协一等奖2011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2冶金矿山企业协会奖2014辽宁省科技进步 二等奖2014冶金矿山协会奖一等大百科全书分支副 主编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