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在紫金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六次科技大会的创新专题讲座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详细介绍了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所面临的环保问题,以及相应的处理新工艺。
柴立元介绍,“十一五”以来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已经完成并发布1128项,“十三五”完成近1000项制修订项目,狠抓工业污染防治。与此同时,行业准入的规范也在发生变化,现行的铜铅锌冶炼行业的规范条件都强调全过程处理与在线监测。
柴立元表示,我国有色金属冶炼行业实行世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对现有的工艺带来了巨大挑战。而环境保护法以及环境保护税法,都导致冶炼企业生产成本飙升。
“如果用传统的思想、传统的工艺来解决这些环境污染问题,很难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必须采用新工艺、新方法。”柴立元认为,面对当前严格的环保形势,必须采取四方面措施:一是实现清洁生产全过程控制以减少废物;二是实现废物的过程循环利用;三是以资源的视野进行深度治理;四是实现尾矿及一般废物的土壤化。
废石中还有一定的有价资源。我们每年产生近20亿吨采矿废石,占用大量土地,存在安全和环境风险,同时我国每年建筑骨料用量90多亿吨,天然砂缺口量大。“可以将废石渣中的有价矿物进行分选回收,矿石制成建筑用的机制砂,从而实现采矿废石资源化。”柴立元表示,这需要的关键技术是矿物相自动检测与智能识别技术、矿物与脉石的高效分选技术、机制砂制备技术,目前已经有了这方面的技术。
柴立元指出,生物制剂协同氧化技术对选矿药剂具有高效破坏能力,它能够解决多金属和有机物同时深度净化的问题,不仅能把重金属去掉,还能把有机物进行分解、破坏,从而实现废水的深入净化。
废酸治理一直是国际上行业公认的技术难题,传统采用中和-化学沉淀法,但是危废量大、金属难回收、酸无法回用,二次污染严重。“为了实现重金属回收和废酸的治理,我们提出用硫化氢气液强化硫化处理新技术与工艺体系,对多金属进行逐级分离。”柴立元表示,与传统方法相比反应效率提升10倍,具有高效、安全、稳定等特点。
砷是有色金属冶炼的重要污染物。根据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核算,砷年产排量约220万吨,其中有色行业年产排砷20万吨。传统方法对于砷废物的处置主要采用水泥固化法,不仅难以达到安全处置的要求,而且增容空间大。柴立元强调,利用矿相调控技术、矿物结构调控技术、低增容固化技术,将不稳定砷矿相调控为稳定砷矿物,指标远优于现有的水泥固化技术。
“资源视野的低成本、高效选冶环保技术,即深度回收与超低排放,已成为矿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未来的资源开发与冶金技术方向,一是临界冶金技术与超级微型反应器,二是砷冶金与高端材料,三是固体废物矿化与‘生态回归’。”柴立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