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工区现场标准化示范队,项目部其它队伍都来我们队参观。”提起队伍的标准化管理,江汉石油工程钻井一公司川渝项目部70220JH钻井队队长王胜的语气里透着骄傲。今年6月,该队通过江汉石油工程公司验收,被评为川渝工区首批标准化钻井队。
走进该队施工的泸203H5平台井场,映入眼帘的是平整的场地、干净的设备、规范的标识,员工们精神饱满、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作为公司首支和蜀南气矿合作的队伍,王胜清楚,要在新区块站稳脚跟,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技术实力,标准的施工现场、良好的施工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要想建成标准化现场,搬迁之初就要打好基础。”该队党支部书记王自力说。在搬迁到泸203H5平台前,他带领干部大班组成踏勘先遣队,到新井场确定生产设备和井场住房最优摆放方案,确保标准化井场一步成型。
查看宿舍区时,王自力发现地面凹凸不平,便带领员工从附近山上取来石块和土,一锹一铲地将地面垫平,再用石灰画好标识,达到横平竖直、平稳有序的摆放标准。
待全队完成搬迁后,干部大班还对所有设备安装和房屋摆放进行集中验收,对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进行整改。通过全过程管控促进搬迁工作高效有序,该平台提前半天达到开钻标准。
进入二开后,生产节奏不断加快,为保持现场标准化水平不降,该队将现场整改融入日常。员工对设备和场地随时保养、随时清理,干部大班分包各自负责的设备和区域,队长和书记班班检查、随时抽检,每天下班前验收当班井场标准化情况,要求设备和井场“接班交班一个样”,做到当日事、当日毕。
“没完成日常整改任务,下班了全班都得留下来。”钻一班司钻王植兵说。起初,三个班都有因工作不达标而被“留”下来的经历。现在,大家都形成了随时整改的习惯,再也没有了下班前半小时干突击活或者加班整改的现象,现场标准化水平得以保持。
“要干好现场标准化,还得发挥创造力,主动查找漏洞。”对于现场标准化建设,王胜有着自己的见解。
在井场外,地面上近2公里长的放喷管线的法兰盘被刷上醒目的黄色。“管线本是红色,我们用黄漆在每道连接处进行标注,让大家知道这里可能存在危险。”该队工程技术员李明国爱动脑筋,他发现泸州本地土壤也是红色,导致井场外的管线不易被发现,容易绊倒员工和附近居民。于是找来油漆给管线穿上“新衣”,消除了隐患。
对于最难保持卫生的钻台面,员工们集思广益,用泡沫胶封死钻台面上缝隙,再铺上两层黑色防渗膜和毛毡,防止油基泥浆污染井口。在设备副队长岳维全看来,“表现上像是增加了工作量,但是后期能节约大量清扫钻台和封井器的时间。”
现在,70220JH钻井队井场清爽明亮,设备干净整洁,员工们都说:“我们的设备像新的一样,都不舍得弄脏,上班的心情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