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安全环保 >> 离子型稀土生产工艺对环境破坏程度对比

离子型稀土生产工艺对环境破坏程度对比

发布日期:2018-05-07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林倩倩   浏览次数:1871

选矿推荐

       我国离子型稀土矿的生产开发,先后经历了三种根本不同的工艺技术,即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工艺,对矿山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差别显著不同。

问世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稀土生产过程简述为“表土剥离—矿体开采—入池浸矿—回收浸液—尾矿排弃”。该工艺俗称“搬山运动”。因工艺操作简便,当时得到大范围的运用。

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主要造成两方面的破坏,一是对地表植被的直接破坏。开采后的山头,植被和有效土层基本全部剥离,基岩裸露,植被荡然无存,自然恢复极其困难,容易造成矿区水土流失从而荒漠化。二是开采中产生的大量尾砂,大量占压土地对堆置场地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堆浸工艺始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其生产过程与池浸工艺基本相似,“表土剥离—矿体开采—筑坝堆浸—回收浸液”循环反复。该工艺因普遍采用大型机械采挖、装运,因而其生产规模较池浸要大。堆浸工艺对地表植被的直接破坏与池浸工艺一样,所占的堆场,仍然要占用大面积场地。

原地浸矿工艺是“八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成果,在不破坏矿体地表植被,不剥离表土开挖矿石的情况下,利用一系列浅井(浅槽)注液,浸矿液从天然埋藏条件下的非均质矿体中有选择性地溶解或交换并回收其中有用成分。其生产过程原则流程为:“原地打井—注液渗透—母液回收”。与池浸、堆浸工艺相比,有了本质上的不同。

用1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1871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玻璃粉的突出优点及在涂料中的应用

下一篇: 纳米钛白粉的制备法—钛醇盐气相水解法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