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地质勘查 >> 地学史上8个重大成矿地质事件!

地学史上8个重大成矿地质事件!

发布日期:2019-08-21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高峰旭   浏览次数:1537

选矿推荐

 一、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火山喷发-沉积事件

该地质事件主要发生在我国华北地台与塔里木地台上,或于古陆核边缘的弧后火山盆地或火山岛弧盆地中。其早期有一定规模中基性-基性火山喷发,晚期趋于稳定,以正常海相沉积为主。成矿物质主要聚集在远离火山喷口的陆缘地带,而该成矿地质事件发生同时也正是地壳上水体与大气组分由还原性质逐步转化为弱氧化性质的时期。

由于火山喷发-沉积以及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从而使这次地质事件形成大量的条带状硅铁建造,构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沉积变质型铁矿成矿带,如鞍本、冀东等地。其中常有大型-超大型矿床存在。

二、中新元古代裂解事件

该地质事件主要发生在古陆块上。它是受当时__性裂解作用影响而在古陆边缘附近产生了规模不一的裂谷、裂陷槽或拗拉槽。在它形成过程中早期以拉张为主,沉积了巨厚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并伴有不同规模的火山喷发;晚期以挤压为主,沉积了一套以细碎屑岩为主的地层,并逐渐地拼贴在古陆块上。这次地质事件始于古元古代末,至中、新元古代最为鼎盛。在裂解中早期常伴有以PbZnCu为主,Fe、稀土元素为次的成矿作用。其含矿层或矿体多于火山岩层之上的碳酸盐岩中,沿一定层位呈层状、似层状分布,构成了不同成矿带,如狼山成矿带、中条山成矿带、康滇成矿带等。

三、早古生代早期海底火山喷发事件

这次地质事件出现在秦昆活动带中,它是在裂陷或裂谷向岛弧演化环境下产生的。中心海槽断裂发育,并控制海底火山喷发,而大规模火山喷发多发生在海盆发育的早期晚阶段,以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为主,属于偏碱质的钙碱系列。火山岩中忱状熔岩与放射虫硅质岩十分发育,局部有科马提岩、基性岩、超基性岩类出露,与蛇绿岩套有些相似。

CuPbZnAuAg为主的矿化作用主要于长英质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向铁镁质火山岩过渡部位。矿化规模较大,延伸数公里,如北祁连山成矿带。

四、晚古生代早期华南海侵事件

该事件出现在我国湘、桂、粤、黔、鄂、赣、闽诸省。它是在志留纪末华南加里东冒地槽褶皱隆起并与扬子地台拼合后发生的。

海侵始于泥盆纪初,并由西南向北、向东北进发,所以随海侵方向其地层层位逐渐升高,而沉积相也随之不断变化,从而导致有用组分在较大范围内堆积

。通常在沉积海盆的潮坪相与台地相之间有FeMnP沉积成矿;在礁灰岩相附近有PbZn以及黄铁矿等矿化,而在陆缘局部地段受张裂构造影响有小规模火山喷发,有时也伴有CuPbZn等矿化。这次成矿地质事件可一直延续至早石炭世。如湘中铁锰矿、粤北铅锌矿等。

五、晚古生代海底火山喷发-侵入事件

该事件出现在活动带中,分布较广,主要于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它的形成是受海西中期构造运动影响,使活动带中洋盆或裂谷逐渐闭合或俯冲,向陆缘或岛弧带过渡。

在这过程中发生较强烈的火山喷发,其沉积喷发旋回较好,通常为中酸性 中基性,具双峰式特征。火山喷发晚期在陆缘有壳幔同熔型岩浆侵入。花岗岩常成带分布,分居结合带两侧。

该地质事件以中石炭世-早二叠世最发育。在火山喷发-沉积作用的中期或早期晚阶段常有CuPbZnAuAg等矿化作用,位于中酸性-中基性火山岩之间,如北天山、北山等成矿带。

六、晚古生代陆内喷发-侵入事件

该事件出现在扬子地台西部。它的形成是受东吴运动影响于早二叠世末期发生的,主要为玄武质熔岩及各类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其中以熔岩占绝对优势,属于大陆裂陷环境下产物。

喷发之后伴有各类岩浆侵入活动,以基性岩、超镁铁质岩最特征。在基性岩-超镁铁质岩中有钒钛磁铁矿以及NiPtCu矿化作用。在重熔型花岗岩中有PbZn矿化作用。

在碱性岩中有稀土元素、稀有金属元素矿化作用,而在火山岩及其沉积夹层中亦有PbZnHgSb等矿化。在此必须提出,东吴运动在我国南方影响很广,但大多以上、下二叠统之间沉积不整合形式出现,其为金属矿化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空间。

七、中生代滨西太平洋构造-岩浆事件

该事件出现在中国东部地区,尤其沿海诸省。它是受太平洋板块运动影响使中国东部陆内发生NNE向的构造形变,并置于前中生代构造层之上,同时伴有大规模陆相火山喷发与岩浆侵入活动。

喷发作用以侏罗纪晚期最发育,并且从沿海向内地将由酸性过渡为中酸性与中性;侵入作用于燕山中期最鼎盛,其从沿海至内地将由壳幔同熔型向陆壳重熔型演化。

在这过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有色、稀有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了南岭WSnPbZn成矿带,长江中下游FeCuAuPbZn成矿带,胶东Au成矿带以及东南沿海PbZnAg与非金属矿产成矿带,为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成矿地质事件。

八、全新世-更新世风化堆积事件

该事件分布甚广,主要在我国东部。在欧亚大陆形成之后,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处于中纬度亚热带,属中山-丘陵地区,在这条件下受南、北气候季节性变化及其他地质作用影响,使含矿地层或含矿岩体遭受了各类的风化作用,从而促使有用组分就地富集,或经搬运后异地富集。

依据原岩性质、富集方式以及气候、地貌等条件可将其划分出不同类型,主要有两种:

一是在含矿地质体残积层上形成的风化壳型或离子吸附型矿床;

二是在含矿地质体周围河流、海滨上形成的砂矿床。前者有FeCuAu、稀土元素等,后者有AuSnNbTa等,如粤东稀有金属矿、黑龙江砂金矿。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1537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中国的11颗“金钉子” 剖面分布

下一篇: 矿物的主要鉴定方法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