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矿业综合 >> 西秦岭天水范家山夕卡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西秦岭天水范家山夕卡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发布日期:2019-09-23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高作宇   浏览次数:1008

选矿推荐

 范家山铜金矿位于西秦岭北成矿亚带,温泉复式花岗岩-天水斑岩-夕卡岩钼铜金矿带的核心位置。矿床地质特 征表明:范家山铜金矿体主要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以及岩体附近的断裂破碎带的控制,以金铜矿化为主,围岩蚀变为 夕卡岩化、角岩化及硅化、绢英岩化等。范家山铜金矿床主矿脉包裹体温度、盐度及 H—O 同位素研究显示,主成矿 流体的盐度(S)为 2.0%~11.0%(w(NaCl)eq),均一温度为 120~345 ℃,主要集中在 150~280 ℃范围,具有中温和 中低盐度的特征,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花岗斑岩锆石 U-Pb 年龄为(248.3 ±1.9) Ma(MSWD=0.67, N=9),表明成矿活动发生在印支早期。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范家山铜金矿为印支期早期陆陆碰撞导致地壳加厚背景 下的夕卡岩型矿床,深部具有斑岩型成矿的潜力。
范家山金矿位于西秦岭北缘的温泉复式花岗岩-天水斑岩-夕卡岩钼铜金成矿带。矿体主要受岩 体与围岩接触带以及岩体附近的断裂破碎带的控制;石英-黄铁矿化阶段为成矿早期阶段,石英-多金 属硫化物阶段为成矿中期阶段,石英-方解石阶段为成矿晚期阶段;主要围岩蚀变为黄铁矿化、夕卡 岩化、硅化、碳酸盐化、绢云母化、角岩化等;成矿流体属 NaCl-H2O 体系,中低盐度,成矿流体温 度集中于 150~280 ℃,S 同位素显示为深源硫与地层硫的混合,H—O 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可 能为深源流体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以上特征显示范家山铜金矿为与花岗斑岩有关的夕卡岩型矿床。 张国伟等研究认为,晚二叠世开始,随着勉略洋闭合,秦岭造山带开始全面转入陆陆碰撞造山 期,同时形成大量同碰撞期花岗岩,俯冲与碰撞造山发生在 P2—T2+3(345~200 Ma),T3 之后转入后造 山板内构造演化阶段。张旗等、Qin 等、殷勇等等通过西秦岭印支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研 究认为,三叠纪花岗岩岩浆来源于新元古代下地壳重熔,为酸性和基性岩浆发生混合而形成的混合岩 浆,为具有埃达克性质的花岗岩。对于该地区埃达克岩的成因,金维浚等[54]倾向于来自加厚的下地 壳,徐学义等[46]同样认为本区花岗岩与扬子和华北板块的陆陆碰撞或陆陆俯冲导致加厚下地壳的部分 熔融,以及部分熔融发生在不同的深度有关。加厚下地壳熔融形成的埃达克岩有两种可能成因:即陆 陆碰撞导致地壳加厚和加厚的活动陆缘环境。殷勇等认为埃达克岩带可能形成于板块消减的活动陆 缘环境,与活动陆缘加厚的下地壳熔融作用有关。无论是陆陆碰撞导致地壳加厚或者加厚的活动陆缘 环境,本区岩浆作用集中于 260 ~200 Ma,表明研究区在二叠纪末—三叠纪发生过地壳加厚事件, 这一事件可能是一复合构造事件,包括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碰撞作用、古特提斯洋盆北部的消减作 用及东西向环西太平洋的构造活动。范家山铜金矿床成矿岩体的年龄为(248.3 ± 1.9) Ma,表明成矿 与秦岭中生代俯冲碰撞造山作用有密切的时空联系,成矿作用发生在陆陆碰撞造山事件的俯冲碰撞 期。 综上研究认为,范家山金矿为印支期早期陆陆碰撞导致地壳加厚或者加厚的活动陆缘背景下,与 岩浆活动有关的夕卡岩型矿床,深部具有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潜力.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1008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如何提高选矿过滤作业的技术经济指标

下一篇: 怎样选择选矿过滤机及其辅助设备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