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地质勘查 >> 储层细分对比现状

储层细分对比现状

发布日期:2019-11-14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吴尔盛   浏览次数:961

选矿推荐

  储层细分对比现状 
  传统储层细分对比一般总结为“以等时性为前提,先找区域标志层,再找辅助标志层,先对大段,再对小段,旋回控制,不同相带区别对待,参考厚度,多井对比,全区闭合”[7-9]。其中,标志层、沉积旋回等为储层细分对比的主要划分依据,等时性、分级控制为主要对比原则。储层细分对比所涉及的不同级别单元可以很好地反映储层分级对比问题。 
  1.1 划分依据 
  储层细分对比强调标志层、沉积旋回和岩性组合等是储层细分对比直接有效的依据。 
  1.1.1 标志层 
  标志层是指在地层剖面上特征突出、厚度不大、分布广泛且在同一时间内形成的岩层,常常是单一岩性层。由于标志层的等时性、特征性和稳定性,其可以作为划分依据对储层细分对比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李家华等在丘陵—鄯善交界处的三间房组储层细分对比过程中,根据三间房组顶部发育的一套区域性薄层灰绿色泥岩标志层确定其顶界面位置并控制油层组的划分,而又利用砂层组内部发育的标志层作为划分砂层组和小层的参考标准[10]。舒曼等以牛居油田牛12块东营组油层为研究对象进行小层划分对比,共划分出4个油层组、13个砂岩组和35个小层,其中利用标志层对个别储层单元的划分实现了较好地控制[4]。将油层顶部发育的一套厚8~10 m、钻遇率超过90%的灰绿色泥岩作为标志层控制油层顶界面的划分,将油层中部发育的一套厚8~10 m、钻遇率接近90%的浅灰色泥岩辅助标志层作为Ⅰ、Ⅱ油层组的划分界限,又根据Ⅰ油层组内部发育的泥岩辅助标志层控制Ⅰ1、Ⅰ2砂层组的边界划分。 
  1.1.2 沉积旋回 
  沉积旋回为若干相似岩性在地层剖面上有规律地周期性重复,或指一套自下而上粒度由粗变细再由细变粗的岩石组合。沉积旋回表现为不同规模和尺度,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级次。油田地质工作者习惯使用四级旋回划分方案,一级旋回反映古水深、生物组合及沉积体系的变化,二级旋回反映同一类沉积体系内部沉积相的多次重复,三级旋回为同一岩相段内不同微相的有序组合,四级旋回为至少包含一个相对粗岩性层的粒序组合[11]。根据不同级别的沉积旋回均可以对储层进行级次划分,一至四级旋回大致分别对应于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和小层。 
  根据沉积旋回进行储层细分对比时,首先确定高级别沉积旋回的范围,并以此为依据划分出高级别的储层对比单元;然后在高级别旋回边界的控制下进一步识别出低级别沉积旋回,进而控制低级别储层对比单元的划分。以垦西油田K71断块东营组为例,东二段为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平原沉积,其上部三角洲平原沉积表现为向上变细的正旋回,下部三角洲前缘沉积表现为向上变粗的负旋回。这两个沉积旋回均为三级旋回,据此可将东二段划分成Ⅰ、Ⅱ砂层组;Ⅰ砂层组纵向上又可细分为多个向上变细的四级旋回,Ⅱ砂层组纵向上又可细分为多个向上变粗的四级旋回,据此可将Ⅰ、Ⅱ砂层组进一步细分成若干小层[12]。 
  1.1.3 岩性组合 
  岩性组合指地层剖面上不同类型岩石的垂向组合关系。通常情况下,同一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类型相同或相近,具有基本一致的岩性特征,当沉积环境发生变化时,岩石类型也相应发生改变。因此,岩性组合特征在储层细分对比中可以作为对比标志。一般情况下,岩性组合与标志层或沉积旋回配合使用。以南美E油田白垩系河流相储层细分对比为例,考虑到该地区河流多、河道同期发育的特点,根据横向上岩性组合变化规律并结合沉积韵律对小层进行细分,如6-4小层横向上为河道砂和决口扇细砂岩的组合,3-5小层横向上由河道砂渐变为河道间泥岩[13]。当标志层缺少及沉积旋回不明显时,岩性组合在储层细分对比中发挥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朱小燕等对镇北油田延长组长3油层组进行细分对比时,根据标志层和沉积旋回特征将其划分成3个小层,各小层内部没有成层稳定分布的标志层,也没有明显的旋回特征,但依据岩性特征可在各小层中进一步划分出9个细小层(表1)[14]。 
  1.2 对比原则 
  在进行储层细分对比时,需要遵循等时性原则和分级控制原则。 
  1.2.1 等时性原则 
  等时性原则指储层细分对比单元是同一时期形成的[11,15]。该原则是储层细分对比时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储层细分对比是否等时,直接关系着对比结果的有效性。一方面,通过等时细分对比将储层划分成不同级次的等时地层单元,建立全区等时地层格架,这样才能准确揭示地层的沉积序列,反映储层空间结构特征,有效指导油气田开发工作。另一方面,等时的储层细分对比单元为一个相对均质体,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等特征相对一致,其内部一般不存在大规模的渗流屏障,因此,以等时储层细分对比单元为对象进行油气开采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油气采收率,减少水淹等现象的发生。  储层细分对比选择的对比依据(如标志层、沉积旋回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等时性原则,然而受资料精度、对比观念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储层细分对比并没有完全实现对比结果的等时性,这正是储层细分对比所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1.2.2 分级控制原则 
  分级控制原则指在储层对比过程中遵循由大到小逐级对比细分单元的思路[11,16]。不同规模或不同级别的储层细分对比单元所反映的储层特征是不同的,储层细分对比单元规模越小,其所提供的地质信息就越详细,对储层特征的反映就越逼近地质事实。此外,在高级别储层单元的控制下进行低级别储层单元的划分对比,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对比串层问题的出现,有利于逐级控制储层单元的等时对比。 
  1.3 对比结果 
  储层细分对比是以地层单元的划分对比为基础的。地层单元有多种划分标准:依据岩石体形成时间划分出年代地层单元,包括宇、界、系、统、阶、时间带等6个级别;根据古生物化石可以划分出组合带、延限带、间隔带、富集带等生物地层单元;而依据岩性特征可以划分出岩石地层单元,包括群、组、段、层等4个级别[17]。为适应油田生产开发,石油地质工作者提出了油层对比单元的概念,即根据地层(储层)岩性和储油物性划分出地层(储层)单元,这正是储层细分对比所达到的结果。 
  目前广泛使用的油层对比单元划分方案(表2)[18]为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小层、单层。当然,这种划分方案的使用不能一概而论,针对具体研究区域可能需要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大庆油田生产单位针对长垣上的油田使用的油层对比单元划分方案是含油层系、油层组、砂层组、小层、沉积单元和细分沉积单元,其中沉积单元与细分沉积单元是在小层内部进一步划分出来的。 
  在含油气盆地中,油层对比单元与年代地层单元和岩石地层单元的关系见表3。油层对比单元中的含油层系的顶、底界一般与岩石地层单元中的“组”、“段”或“亚段”的顶、底界相对应,而岩石地层单元中的“组”通常是在年代地层单元“统”的基础上划分的。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961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利用断层岩泥质含量判断断层垂向封闭性的方法

下一篇: 储层细分对比存在的问题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