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矿业综合 >> 论安徽寻找大、中型多金属矿床的可能性

论安徽寻找大、中型多金属矿床的可能性

发布日期:2019-12-15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郭经理   浏览次数:1107

选矿推荐

 摘 要:根据安徽主要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类型与地质构造特征,探讨其区内岩浆岩活动特点与成矿的机制。

关键词:多金属矿 , 岩浆岩 ,可能性 
一、概述
1.安徽省矿产分布特点
安徽作为一个资源大省,资源潜力大,探明储量多,煤、铁、铜储量相对较为丰富,金、银矿资源相对匮乏。主要矿种(铜、铁、硫、金、煤)的产地分布比较集中,主要位于长江沿岸和淮南、淮北,多数矿床伴生,复合矿床多,矿产地多,尤其是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可能成为优势矿种。
2.安徽省地质及成矿特征
安徽是环太平洋成矿带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朝准地台、扬子准地台及秦岭地槽褶皱系3个1级成矿单元交汇部位。由北向南主要有:华北地台(占据皖北大块区域),著名的郯庐断裂带似锦带一样斜挂东北与南西,喇叭状的下扬子凹褶带毗邻分布,江南古陆垫衬下方,地质上的魔鬼三角——大别板块和横插一“角”的秦岭褶皱系相间分布。尤其是安徽沿江地区的平面结构特征较为复杂,含有华北、华南和扬子三大板块,沿江两侧分布有扬子与华北、华南的挤压碰撞带,把扬子地块挤压成一近似喇叭状的西收东放的特异地带,其间北东向断裂紧邻密布,北西向断裂来回切割,块体升降更是此起彼伏,形成了NE向成带、NW向分块的格局。
特殊的构造区域,频繁的岩浆活动,孕育了丰富的矿产。如:区内已探明大中型铜矿3处(铜陵铜矿、安庆铜矿、贵池铜矿)、大型铁矿2处(马鞍山铁矿、罗河铁矿)及多处大、中型多金属矿床(铜陵市黄狮涝山和马山中型金矿、南岭县姚家岭大型锌金矿与中型铅铜银矿、祁门县大型钨钼矿、金寨县特大型钼矿等)。
3.安徽省基础地质工作扎实,预测资料充分
全省1:20万区域航磁和区域重力编图工作已经完成,部分重要成矿区带还进行了1:5万重力、磁法、化探及区域地质填图,成矿远景区及矿区周围大比例尺重、磁、化等资料较为丰富。
尤其是近年来在找矿理论和方法上还展开了以“新类型、新矿种、新方法”为宗旨的研究,从多角度探索了安徽实现找矿重大突破的可能性。
二、大、中型矿床形成机制的探讨
铜矿是安徽的主要矿产,分布广,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在皖东、淮北等地也有发现,矿床成因类型较多,主要有夕卡岩型(约占80%)、斑岩型和热液型。
已发现的金、银矿约80%以上是属于产在夕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中的伴生矿产,单一的金、银矿中以中低温热液型金银矿为主,其次为与前震旦纪变质岩有关的含金石英脉、与火山热液有关的石英脉型金矿以及冲积坡积型砂金矿,如铜陵市黄狮涝山和马山中型矿床等。可见岩浆岩在省内铜金矿床的形成机制上占有较大份额。下面着重以岩浆岩为例来探讨其成矿机制。
1.岩浆岩成矿控矿的重要性
许多矿床表明,岩浆活动是区内铜铁及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岩浆岩成矿控矿方式主要有2种:①提供矿质和成矿流体在岩浆岩及熔岩分异演化过程中成矿;②原有矿层(成矿原岩)受岩浆热能和热液叠加改造而形成层控矿床或层控——夕卡岩矿床等,即后期改造叠加成矿。
长江中下游大、中、小型铜金矿床与印支——燕山期产酸性岩浆岩紧密相伴,分段集结,成带分布,单个岩体(多为复式岩体)与矿床在空间上分布更是形影不离,矿床主要分布在岩体的顶缘,包括侵入前缘带、瘤状突起部位、接触凹凸面以及岩体“超覆”围岩的转折部位等,亦即这些部位相对地更有利于矿床的形成。
2.含矿岩浆岩的侵位深度对成矿的控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岩浆岩的侵位深度决定了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床控矿构造及矿化类型的垂向分带性,由浅到深,从次生火山岩顶缘冷缩裂隙、剥离构造及角砾岩构造为主体的次火山岩控矿构造体系,逐渐转变为岩体侧翼断裂——接触带为主体的侵入接触带控矿构造体系;由脉型、斑岩型和玢岩型逐渐转变为夕卡岩型,矿化垂向区间相应由小变大。一般认为浅层或近地表(深度<3km)的环境对成矿有利,多期次复式岩体更有利于热液的交代而成矿。
3.岩浆岩的多期次侵入与成矿的关系
印支——燕山中晚期岩浆活动,在安徽表现最为强烈,范围较广,尤其是燕山旋回,伴随多次构造运动而连续发生火山喷发和多次的岩浆侵入活动,二者交替进行,为安徽岩浆活动的高峰时期,形成了以中酸性岩类为主、大面积、成群成片成带分布的复式岩体,他们对成矿的控制主要表现为:
多期次侵入常伴有多期次矿化,其中有一、二次为主要成矿期。其中盖层背斜的轴部,背向斜的转折部位,岩体顶部接触带,捕虏体周围,蘑菇形岩体内侧等部位都是较好的成矿构造区。
多期次侵入活动中岩浆上升通道的变化影响矿化分布和矿化强度。如果不同期次岩浆侵入上升通道横向位移明显,每次都伴有矿化,则矿化在水平方向展开,水平分带明显,如上升通道比较固定,则早晚期矿化在空间上相互叠加,矿化分带在垂向上展布明显,矿化强度常较大,能形成大型工业矿体,这对寻找大、中型矿床十分有利。如果多期次侵入上升通道复杂,前后破坏,肢解甚至吞蚀,矿石组分将受到交代蚀变或热变质作用而变得更加复杂,但对多金属矿床成矿有利。
三、技术思路
1.资料上充分运用和开发现有研究成果,充分利用重、磁、化、遥、重砂等综合信息在1:5万以上比例尺开展工作。
2.在思路上按照求新、求异、求果的原则进行。求新就是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打破传统成矿思维。求异就是运用不同技术手段和有别于常规的方法,殊途同归。求果是目的,就是实现点上突破。
3.在方法上要结合新的找矿思路,以小矿推大矿,由贫矿找富矿。充分利用重、磁、化、遥、重砂等综合信息,以重、磁解决构造问题兼顾成矿异常,省内已发现的主要矿床都与侵入接触带构造有关,侵入接触带是重要的控矿构造。以遥感解决环形影像及隐伏构造和深部岩浆房活动情况,以化探发现矿异常,因为化探异常与矿种密切相关。大异常往往有大矿,多信息叠加带,可靠性更高,应加强根异常——宽缓大的一级异常和峰群异常——小而陡的次级异常的研究。
四、大、中型多金属矿床的可能性预测
要切准以往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遗漏之处,开拓找矿思路,寻找新的成矿模式。对成矿区域内小矿床、矿点云集,尚未发现大型矿床的地区要加以注意,因为小矿床预示着藤,大矿床是瓜,要顺藤摸瓜。
大岩体的边缘接触带或岩体的多次上升通道重溶带。一般来说,重溶带矿质来源丰富,如能多次叠加,成矿的可能性较大。
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带,深大断裂的交汇部位。因为特殊的构造部位,在深部岩浆上升侵入过程中,有利于矿质的分异和富集。
莫霍面的梯度带,大岩浆房的周边接触带及大岩浆房的岩枝等,能否认为铜陵地区的岩体是九华山大岩浆房的一个岩枝呢,如果可以,应注意寻找下一个岩枝。
相信随着各方面理论与技术日趋成熟,在省内再次发现大中型多金属矿床的日期不会太远。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1107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浅谈煤质化验中误差的控制方法

下一篇: 分析煤矿开采过程中地质结构对其的影响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