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地质勘查 >> 清流县田口煤矿煤岩特征及找媒分析

清流县田口煤矿煤岩特征及找媒分析

发布日期:2020-01-31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吴经理   浏览次数:1652

选矿推荐

 摘 要:在收集前人地质资料和对矿区内大量的煤硐进行编录的基础上,总结出矿区内地层的详细特征,指导矿井开展找煤工作。

关键词:煤岩特征; 找煤; 分析 

清流县田口煤矿为普终勘探矿区,该矿区地层复杂,断层发育,从勘探结果来看,钻孔见煤厚度不理想。通过开展矿区煤岩层对比工作,对矿区的地层和煤岩特征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为今后矿井的找煤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
    一、矿区内的地层
矿区内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二叠纪下统文笔山组P1w——童子岩第二段P1t2——  童子岩P1t3——  二叠纪上统翠屏山组P2cp及第四系Q,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三段地层特征
    该套地层分布于井田的中部,呈南北向条带展布,由浅海、滨海波浪相、滨海泻湖相、沼泽相和泥炭沼泽相组成的一套海陆交互相组合含煤沉积。共含煤24-28层,含较稳定可采煤层2层C17、C9,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2层C10和C0。C17煤层位于本段中下部,C17煤层平均厚度1.6米,C9煤层位于本段中上部,C9煤层平均厚度为1.2米,C9和C10均为全区稳定可采,为该矿的主采煤层,根据岩相旋回,古生物和含煤等特征,将本段划分为三个带,并建立三个标志层。
1、__带(P1t3-1)厚度101m
岩性以泥质岩和粉砂岩为主,次为细砂岩。含煤线、煤层8层,均不可采。本带为滨海波浪相和浅海相交替出现,夹沼泽相、泥炭沼泽相,成煤条件差,旋回幅度小及富含浅海动物化石为特征,常见动物化石有:双圆海百合茎、阿尔图菊面、戟贝、长身贝、舌形贝、炭蚌、猫眼鳞木等。
2、 第二带(P1t3-2)厚度65m
    岩性以泥质岩为主,细砂岩次之,粉砂岩不发育。含煤层、煤线10-11层,其中C17号煤层和C9号煤层较稳定可采,C10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本带以含煤层数多,可采煤层多,含煤系数高以及古生物化石有明显的分带性为特征。戟贝集中于下部和上部,舌形贝集中于中下部,而以大羽羊齿,栉羊齿和蕉羊齿为主的植物化石集中于上部。
3、第三带(P1t3-3)厚度67m
岩性以泥质岩为主,细砂岩和粉砂岩次之。含煤线、煤层8层,其中C0煤层为不稳定局部可采煤层。本带以滨海波浪带相—泻湖相,滨海波浪带相—海湾泻湖相—滨海湖泊相组成。以海退至海侵,以海退为总趋势,最后结束海陆交互相沉积。
    三、主采煤层特征
1、C17煤层的特征。该煤层及直接顶板厚7m左右,顶板为泥岩即Ⅲ号标志层。该标志层特征明显,其中煤层直接顶含丰富的黄铁矿结核,结核个体一般比较其它煤层顶板结核大,结核含黄铁矿成份高,打开结核断面呈金灿灿的颜色;该煤层的直接底板常为砂岩,少数为粉砂岩,且含植物根茎化石,有时根茎化石之下地层见一条10cm-20cm的煤层,煤层底板才是童子岩组第三段第二带底界砂岩。C17煤层之下为一套浅海相为主的地层,含较多的浅海相动物化石。C17煤层厚度大,平均厚度1.6m,全区稳定可采。
2、C9煤层特征。该煤层位于童子岩组第三段第三带底界往下__个含煤旋回,距第三带底界10m左右,第三带底界砂岩之上为1号标志层,特征明显。C9煤层直接顶板为5米左右的泥质岩,含较多的黄铁矿管状虫迹化石、扁平状铁质结核及较多的植物碎片、植物碎屑等化石。该煤层的底板为2m左右的泥质岩,含丰富的植物根茎化石。该煤层平均厚度约为1.2m,该煤层顶层均含丰富的植物化石,称为“植物化石带”,层位稳定,易于识别,可作为C9煤层对比之衬托。
四、找煤分析
田口煤矿在2000年以前,以开采C17煤层为主,年产量一直徘徊在3万吨左右。该矿没有地质技术人员,地质工作程度低。笔者受矿山业主的邀请,对该矿的+294、+321水平的石门进行地质编录和分析,发现这两个水平地层比较完整,存在背斜和向斜构造,+294、+321水平的石门都存在C9煤层层位,其编录的C9煤层位柱状对比图如下:

    从编录的柱状对比中可以看出,+294、+321水平的C9煤层层位清楚,只是由于受到构造挤压煤层变薄,原+294所掘进的所谓C9煤层实为C10煤层,笔者根据编录的柱状和钻孔综合柱状的对比结果,建议业主对+294C9煤层层位进行掘进验证。当沿煤层掘进到30米后,煤层突然变厚,整个煤巷煤层平均厚度达到1.2米。在+321水平沿C9煤层掘到20米后,煤层逐渐变厚,煤巷煤层平均厚度达1.3米。当年煤炭产量达到8万吨,矿山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指导煤矿找煤工作,首先要对矿区的地层特征有了充分了解情况下,再对煤岩组合特征开展对比研究,总结出可采煤层的煤岩特征,才能正确地指导找煤工作,正如前人说的“地层是基础,构造是关键”。


参考文献:
[1]福建省闽西地质队《清流县田口井口普查地质报告》1991
[2]陈忠.福建省下二叠统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1
[3]朱彤.福建二叠纪含煤地层及古生物群.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1652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 防火监督检查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