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选矿技术 >> 难选矿铜铅分离研究

难选矿铜铅分离研究

发布日期:2020-05-26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ktpentu   浏览次数:3641

选矿推荐

 目前铜铅锌多金属矿石的组分越来越复杂,矿物之间致密共生,镶嵌关系复杂多变,成为金属矿选矿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铜与铅矿物的天然可浮性相似,所以铜铅分离成为铜铅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中的关键性问题[1-5]。现在主要的分离方法是用氰化物浮铅抑铜,但是污染较严重[6-7]。本试验中,采用铜铅混合浮选,混合精矿脱药,然后利用重铬酸钾、水玻璃、亚硫酸钠和1#纤维素的组合抑制剂产生协同效应进行铜铅分离,在试验室和生产上都获得了较好的选矿指标。

1 矿石性质

广西某铜铅多金属硫化矿选矿厂是一座处理能力800t/d的小型选厂,矿石中的铅矿物以方铅矿为主,铜矿物主要为黄铜矿,存在少量的锌矿物,主要是铁闪锌矿。主要脉石矿物有石英、黑云母、蛇纹石、角闪石、碳酸盐、滑石及绢云母等,易泥化次生蚀变矿物较多。矿石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

2 现场生产存在的问题

1)生产上采取一段磨矿,磨矿粒度不达标,混合精矿回收率低。2)矿石中含易泥化次生蚀变矿物较多,导致精矿品位降低。3)选矿工艺采取强拉强压的方式,混合精矿药剂含量多,导致铜铅分离困难,精矿互含严重。

3 小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铜铅矿浮选主要有优先浮选和混合浮选两个方案。若采用优选浮选,虽然可利用黄铜矿可浮性好、浮选速度快的特点,直接得到铜精矿和铅精矿两个产品,但在浮选铜矿物时,被抑制过的铅矿物难以活化,影响铅的回收率。且矿石中原矿含铅高达5.21%,含铜只有0.76%,也就是说,主要回收的是铅,试验方案首先应考虑铅精矿的品位和回收率。故而采用铜铅混合浮选流程,考查适宜的混合浮选条件(以铅指标为考查依据),获得铅精矿品位和回收率指标较好的铜铅混合精矿,再考查适宜的条件对铜铅混合精矿进行铜铅分离。

3.1 铜铅混合浮选粗选条件试验

粗选条件试验分别对磨矿粒度、石灰用量、抑制剂和新组合抑制剂用量、捕收剂用量进行了考查(只考查铅指标),试验流程见图1,结果见表2~5。表2~5数据表明,随着磨矿粒度变细,粗精铅回收率均保持在92%左右,粗精铅品位由22.5%提高到24.16%,磨矿粒度以-0.074mm粒级占75%为宜。石灰用量以1000g/t为宜,此时粗精铅品位和回收率指标分别达到26.2%和92.56%。组合抑制剂采取硫酸锌和亚硫酸钠按质量比2比1组合,当组合抑制剂用量为1500g/t时,粗精铅品位和回收率指标较好。为兼顾品位和回收率,捕收剂用量以丁胺黑药20g/t、乙黄药10g/t为宜。

3.2 铜铅分离试验

铜铅分离进行了活性炭脱药、分离抑制剂、捕收剂试验。混选中,为确保回收率,捕收剂、起泡剂等药剂用量较大,以致过剩药剂进入铜铅混合精矿中,给铜铅分离带来不利影响[8]。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才能获得较好的铜铅分离指标。故而进行了活性炭脱药试验。结果表明,不脱药,铜铅分离指标较低,脱药不充分也严重影响铜铅分离的效果。活性炭用量为200g/t时,铜铅分离效果较好,铜铅回收率之和有大幅度提高。以重铬酸钾、水玻璃、亚硫酸纳和1#纤维素的组合抑制剂来抑制方铅矿,捕收剂采用Z-200,当用量为20g/t时,分离指标较优。在确定条件后,进行了小型闭路试验,试验流程见图2,试验结果见表6。

4 工业试验

根据小型试验研究的结果,在现场进行了工业试验。在原矿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加强了磨矿、组合抑制剂的使用,在铜铅分离前增加了活性炭脱药环节,效果显著,随后就转入工业生产中。现场实施前后生产指标见表7。从表7可知,铜精矿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由16.67%和70.47%提高到18.95%和82.54%,铅精矿铅品位和回收率分别由50.2%和85.19%提高到54.26%和88.35%,铅精矿中铅铜比由原来的19.31提高到40.19。

5 结语

1)针对广西某多金属硫化矿的特征,采用铜铅混合浮选、混合精矿脱药后用组合抑制剂进行铜铅分离的试验方案,成功实现了铜铅的有效分离,在小型闭路试验中,获得较好的结果。2)利用水玻璃、亚硫酸钠和1#纤维素组合抑制剂以及添加少量的重铬酸钾,它们产生的协同效应抑铅浮铜进行铜铅分离是非常有效的,而且不会像氰化物法带来环境污染。3)该浮选工艺制度及药剂制度实施方便、简单易行,所用选矿药剂均为常规浮选药剂,这样的工艺和药剂组合对该多金属硫化矿选别十分有效,在生产工业实施中,获得了较优的技术指标,铜精矿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由16.67%和70.47%提高到18.95%和82.54%;铅精矿铅品位和回收率分别由50.2%和85.19%提高到54.26%和88.35%;铅精矿中铅铜比由原来的19.31提高到40.19。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3641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分区开采创设废石内排条件

下一篇: 磷矿采区下沉观测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