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安全环保 >> 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场地不同恢复年限植被多样性

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场地不同恢复年限植被多样性

发布日期:2020-06-17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李启艳   浏览次数:1333

选矿推荐

  生物群落多样性是判断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指标, 为了解人工建植对稀土矿废弃地生态系统的 影响, 以福建省长汀县离子型稀土矿堆浸废弃地为研究对象, 利用植被恢复固定监测点, 选取植被恢 复 5、 8、 11 a 废弃地为样点, 调查不同恢复年限样地物种种类和数量, 分析稀土矿废弃地物种多样性 随恢复时间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 前期人工种植的植物逐渐被本土野生植 物取代, 增加物种以禾本科和菊科植物为主。 乔木层、 草本层植物种类和数量随恢复年限的增加而增 加; 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 稀土矿废弃地乔木层物种丰富度(Gleason 指数、 Margalef 指数)、 Shannon 开放指数逐渐增加, 而乔木层、 草本层 Pielou 均匀度指数则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 植被恢复 8 与 11 a 植被相似度最高, 其次是 植被恢复 5 与 8 a, 其中植被恢复 11 a 与对照样地植被相似度最低; Margalef 指数、 Simpson 指数与 Shannon 指数呈显著相 关。 因此, 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 稀土矿生态退化区植被恢复前期人工干涉效应在逐渐降低, 后期演变为自然演替, 物种群落结构和种类发生变化, 但与当地本土植物群落仍存在一定差异, 表明生态退化区植被演替仍处于动态变化阶段。

稀土矿区土壤贫瘠、 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且易迁移, 恶劣的生态环境导致矿区内多数植物难以存活。 稀土矿区植被恢复实际是群落次生演替过程, 落结构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 群落演 替从低级到高级的演替过程。 本研究发现, 随着植被恢复年限增加, 植被群落物种数增加, 出现蕨类植物及藤本类植物。 植被恢复 11、 8、 5 a 发现物种数分别为 24、 17、 12, 其中禾本科、 菊科植 物为优势物种。 禾本科、 菊科植物多为矮小丛生, 其耐性好, 生命力顽强, 能长时间适应矿区恶劣的生境条件, 具有良好的生长优势, 在矿区群落次生演替初期阶段占据重要位置。 同时禾本科、 菊科植物的定居能改善土壤微环境, 促使自身生长。 早期用当地禾本科、 菊科等适应性强的植物进行矿区废弃地 快速覆绿, 为其他物种提供宜居的环境条件。 晋松等对铜陵狮子山铜尾矿场进行植被调查研究发 现, 禾本科、 菊科、 豆科等植物为矿场优势物种。 陈振峰等对永平矿山废弃地的植被调查结果显示, 禾本科植物大量存在于不同植被恢复阶段群落内, 且优势度程度不同。 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植被对环境的 反馈不同, 植被的生长势表现也不同, 植被在不断适应逆境环境, 在时间维度下逐渐发展成为优势物 种, 在群落组成和群落演替中扮演重要角色。 在稀土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过程中, 植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生境环境的改变是植被群落发 生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物种多样性增加表明稀土矿生态退化区植被已适应恶劣生境并开始逐渐恢复。 群落演替总是向复杂、 多样的方向演替。 而本研究中发现, 植被修复 5 a 后, 随着自然竞争的发展及物种生态位的变化, 稀土矿生态退化区已有芒萁(里白科)、 五节芒(禾本科)、 金毛耳草(茜草科)、 乌毛蕨(乌毛蕨科)、 垂穂石松(石松科)、 山乌桕(大戟科)、 黄鹌莱(菊科)、 金挖耳(菊科)、 算盘子(大戟科)等野生植物定居并逐渐取代人工栽培植物。乔木层、 草本层物种入侵较多, 灌木层物种除人工种植 种外, 新增种较少。 HUANG对内蒙古自治区黑岱沟露天煤矿垃圾场植被恢复研究发现, 矿区植被恢复群落以灌草为主, 与本研究有出入。 可能的原因是, 矿区地理位置和矿区本身性质不同造成植被 恢复过程中优势种的不同。 王友在对长汀稀土矿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后发现, 在植被恢复后期,植被生长出现退化现象。 马建军等对黑岱沟露天煤矿排土场植被恢复调查发现, 随着植被恢复年限 增加, 野生植物种逐渐入侵并定居。 群落演替在于物种的不断竞争, 而稀土矿恶劣的生境条件阻碍了演 替的进程。 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 一方面, 由于水土流失、 土壤重金属污染等问题的干扰, 导致植被恢 复后期出现植被衰退灭亡的现象; 另一方面, 前期由于人工抚育手段植被均能正常生长, 后期由于稀土 矿废弃地贫瘠的土壤条件不能供给植被生长对土壤养分的需求, 植被出现退化死亡。 Pielou 指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呈现降低趋势, 这可能是由于前期人工干扰导致均匀度指数较高, 而后期由于植自身的演替 及不利环境的限制, 植被生长受限制或死亡导致均匀度指数偏低。 LIU et al对国南方稀土矿荒地植物种群的种间关联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自然恢复时间由 5 a 增加到 15 a, 物种间的整体关联性由负 向正逐渐变化。 矿区废弃地自然恢复植物群落演替随时间变化, 逐渐趋于稳定, 但群落结构简单, 仍处 于演替的早期阶段。 相似性结果分析表明, 在稀土矿植被恢复过程中, 不同恢复年限植被群落均存在较 大的演替性。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植被恢复年限与 Simpson 指数存在极显著相关系, Shannon 指数与 植被恢复年限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各指数间 Simpson 指数与 Shannon 指数相关性最大。 随着植被恢复年 限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植物定居, 多度、 丰富度、 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随恢复时间产生不同波动, 能间 接反映出不同恢复年限群落物种组成和结构的变化, 闫德民等对北京市铁矿采矿迹地不同恢复年限 植被特征进行研究发现, 物种多样性特征随植被恢复时间的不同出现波动, 与本研究结论一致。 不同恢 复年限植被群落演替仍处于初期阶段, 群落稳定性及复杂性均较低。 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 稀土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前期人工干涉效应在逐渐降低, 其他物种开始逐 渐入侵, 较早侵入植物以禾本科、 菊科、 大戟科、 茜草科为主, 其中禾本科植物为优势物种, 其他科植 物存在发展成优势种的潜力; 稀土矿废弃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呈现波动现象, 植被群落丰富度及多样性总体呈增加趋势, 植物群落结构组成逐渐趋于稳定, 群落演替呈现良性进展演 替趋势, 群落稳定性及复杂性均较低, 植被演替仍处于动态变化阶段。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1333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抗坏血酸强化-还原浸取过程

下一篇: 牛坑岩体稀土矿分布规律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