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地质勘查 >>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古腊布陶勒盖 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古腊布陶勒盖 金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发布日期:2020-06-30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常洪华   浏览次数:1402

选矿推荐

     矿床成因

1. 矿床分布规律 矿区出露地层为太古代乌拉山岩群角闪斜长片 麻岩(混合岩)组合,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 混合岩、赤铁矿化绢云母石英糜棱岩。赋矿层位为 褐红色赤铁矿化绢云母石英糜棱岩,不论是石英脉 型金矿,还是蚀变岩型金矿均产这类岩石中,具有 一定的“层”控特征。 矿区圈出的金矿体均受韧性剪切带及 EW 向、 NE向、近SN 向断裂控制。EW 向断裂中赋存的矿 体及矿化体一般规模较大,但品位较低;NE 和 SN 向断裂控制的金矿体多为含金石英脉,规模较小,但 品位较富。NW 向断裂为破矿构造,将 EW 向断裂 错断。

2.矿床成因

对于该区矿床成因,存在多种争议,有人认为属 单纯石英脉型,但石英脉的形成属变质分异成因;另 一部分人将其划为典型的太古界绿岩型金矿。 近年来,冯志兴等认为矿床是受岩浆断裂叠 加改造的绿岩型韧性剪切带金矿,依据是赋矿层位 均为太古界,具明显层控特点,矿体均产于韧性剪切 带内,明显受其控制,金矿体明显受断裂控制,断裂 活动强烈处,矿体品位较高。他认为太古宙火山喷 发深部的贵金属元素被携带上来,分散于不同岩石 中,在后期的变质变形过程中,金从绿岩带火山岩中 淋滤出并沿韧性剪切作用形成的空间运移,沉淀于 其中的裂隙及载金矿物中。由于金是在中酸性环境 下沉淀,因此在酸性流纹岩(现已变质为糜棱岩)中, 金初始富集,形成初始矿源层,加里东晚期至印支期 多次岩浆活动,不断叠加改造,受后期断裂影响,金 再次活化、迁移、富集,在合适的空间形成工业矿体。 李佳等认为其属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糜棱 岩型金矿。金矿化体受含金韧性剪切带控制,金主 要以含金石英脉的形式产在可能为顺层剪切的剪切 带内,矿脉围岩为糜棱岩,脉内矿物变形较强,常伴 随强烈的热液蚀变,蚀变对糜棱岩及剪切带构造有 所改造。金矿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简单,硫化物较 少,围岩蚀变强弱不一,石英呈细粒状;金矿化比较 稳定,矿床延深大,品位为中、低品位,但品位变化小。由此推断,属于韧性剪切带脉型金矿为主兼有 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剪切带脉型金矿迭加在 糜棱岩型金矿,且具有中深层韧性剪切作用成因。 李俊健等在研究阿拉善朱拉扎嘎金矿成矿 时代时,认为朱拉扎嘎金矿床是在中元古界原始沉 积地层预富集金的基础上,受华力西期岩浆热液叠 加改造再次富集成矿的,其矿床类型属于层控改造型金矿。

结合该矿区情况,作者认为古腊布陶勒盖金矿 经过了中元古代原始沉积地层预富集,后期经过改 造富集形成了现在的金矿体。矿体虽然表现出以韧 性剪切带糜棱岩化和以石英脉的形式产于中元古代 地层的特征,但不可忽视脉内矿物中强烈的热液蚀 变特征和矿石中稀疏浸染状、角砾状的构造特征。 区内花岗斑岩是唯一较大面积展布的侵入岩,故该 文认为后期热液叠加应与花岗斑岩侵入事件有关, 这和毛景文等人的认识相一致。古亚洲洋整体 于三叠纪闭合,二叠纪晚期至三叠纪碰撞造山相关 的岩浆岩大面积出露,与此相对应,石炭纪末期至三 叠纪发育了古亚洲地区规模宏大的成矿事件。 李俊健认为花岗斑岩岩浆侵入体凝结时放出的 热对赋矿岩石建造水的升温起到重要作用,这种被 加热了的建造水对金预富集的中元古代地层进行了 强烈的叠加改造,再次富集形成了现在出露的金矿 体。综合认为,古腊布陶勒盖金矿矿床成因类型为花岗岩叠加改造的韧性剪切带金矿。

3.找矿标志

金矿的形成和分布受地层、岩浆岩和构造的综 合因素控制,而区内基本上是受构造和岩浆岩的控 制。通过研究,对金矿的找矿标志可概括为:

(1)NE向压扭性断裂带的主干断裂,具明显的 压扭特征,它与构造的交会部位是矿床定位的重要 构造标志。

(2)赤铁(褐铁)矿化糜棱岩化夹石英脉的蚀变 岩带,是直接找矿标志;蚀变带中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共生组合是找矿的重要标志;黄铁矿、石英是主要载 金矿物,是矿床形成的重要标志;蚀变带中常含黄铁 矿,在表生作用下,黄铁矿氧化成褐铁矿,成为红色 的条带状(大红线),也是找矿的重要标志。

(3)低磁场异常带、高极化率和低电阻带中的高 电阻率异常的地球物理特点是指示矿床存在的间接标志。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1402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柞水山阳矿集区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下一篇: 浅谈煤矿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措施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