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矿业综合 >> 资源大省:艰难的去产能之路

资源大省:艰难的去产能之路

发布日期:2017-10-16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xintainew5   浏览次数:1413

选矿推荐

郭军政是山西省阳城县驾岭乡的一位农民,过去10年一直在周边的煤矿打工。去年以来,因所在的煤矿效益不好,他便回到村里,用这几年的积蓄开了个农家乐。今年6月份,驾岭乡借助境内的名山——中华山,举办了文化旅游宣传节系列活动,他经营的农家乐借此大火,几天的利润就超过了以前在煤矿一个月的收入,并以此收获了转行后的__桶金。

郭军政无疑是幸运的,但在山西其他地方甚至全国,却还有许多矿工依然在煤炭、钢铁行业的整合、减产中煎熬。

贺永健在霍州煤电团柏煤矿当采煤工已有13个年头了,今年1月,他领到手的工资比平时少了30%。他说:“近4个月就领了一次钱,去年11月、12月和今年2月份的工资到现在都还没有发下来。”老贺只感受到了山西“一片寒煤”的皮毛,因为在他之前,已有很多人轮休、转岗甚至被裁员,那才叫切肤之痛。

近年来,受国内外市场需求明显下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等影响,我国钢铁、煤炭等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的突出矛盾。作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煤炭钢铁成去产能“当头炮”

目前,我国钢铁、煤炭行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它们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生产经营困难加剧、亏损面和亏损额持续扩大的现象愈发严重。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粗钢产能约为12亿吨,按照2015年产量测算,产能利用率不足67%。而钢材价格也在持续下跌,2015年,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亏损645.34亿元,亏损面为50.5%,亏损企业产量占会员企业钢产量的46.91%。

在与钢铁行业“苦命相连”的煤炭行业中,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全国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累计投资3.6万亿元,累计新增产能30亿吨。截至2015年底,全国煤矿产能总规模为57亿吨,而2015年全国煤炭消费量在40亿吨左右,同比下降3.7%,过剩产能超过了17亿吨。

钢铁行业的日子不好过,河北省首当其冲。据测算,世界上每生产9吨的钢,就有1吨是河北生产的。在河北省唐山市,去年这里的钢产量为8270万吨,有27万产业工人在为此服务,算上相关产业则将近40万人。但现实问题是,唐山的民营钢铁企业却犹如一盘散沙,规模小、多且分散。行业寒冬中,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以及那些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僵尸企业”,成为最先倒下的一批。

另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在中国钢铁行业的亏损榜单上,老牌国企酒钢、包钢、本钢、鞍钢、武钢占据了前五席,亏损额均在70亿元以上。而在前20大亏损企业中,2015年由盈转亏的,竟多达15家。钢铁全行业亏损的背景,是产能过剩和价格下滑。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粗钢产量8.04亿吨,当年即过剩1亿吨。近3年来,钢铁价格下降了50%以上,直至今年才又反弹了不到5%。

在山西,煤炭是该省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和晴雨表,但是2013年以来,煤价却出现断崖式下跌,“黑金”之富犹如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如今,一吨煤的利润不及一瓶矿泉水的价格,山西煤炭市场已身陷困境难以自拔。

在山西煤炭行业,有一句话流传很久的话——2乘4小于3乘3。意思是说,假如每年产煤炭3亿吨,每吨煤炭卖300元,那么总价值就是900亿元;而如果每年多产1亿吨煤炭,总产量变为了4亿吨煤炭,但外销的价格却变为了每吨200元,总价格降了100亿元,就变为了800亿元。这种为了保持企业的总利润,或是为了不丢失市场而采取的“以量补价”的经营策略,让本来就供过于求的煤炭市场更是雪上加霜。

去年,全省煤炭企业亏损94.25亿元,同比增亏减利108.29亿元。山西焦煤集团全年生产1亿吨煤炭,利润只有5000万元,同比降低94%。今年以来,煤炭困局仍在吃紧。一季度,全省煤炭销量同比增加600多万吨,但同比减收700多亿元、再亏9亿多元。受煤所累,山西处于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困难时期。

“煤炭行业下行,带动了主导产业下行,带动了工业下行,带动了总需求下行。同时,对社会层面也有影响。”谈到当前全省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小鹏坦言道。

“随着市场下行,长期被掩盖的供需矛盾、管理落后、利用粗放等问题浮出水面。”山西省政府一位负责人表示。

本轮困局,不是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长期“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卖方市场导致的煤炭、钢铁行业供给侧出了问题。

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将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主要是运用市场化和法治化手段,严格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

去产能,成为改革“当头炮”。不管是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还是各地相关产业扭亏脱困、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去产能,显然成为必然选择。

2进度不理想,去产能任务艰巨

痛定思痛,当断则断。2月4日、5日,国务院连续两天先后发布了《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和《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对钢铁行业,提出从2016年开始,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对煤炭行业,提出从今年起3~5年内,将再退出煤炭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去产能的大幕就此正式拉开。

3月30日,国土资源部印发《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要求从2016年起,3年内停止煤炭划定矿区范围审批;严格控制新增产能用地用矿;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完善矿业权管理制度等支持钢铁煤炭行业退出、转产和兼并、重组等。

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人社部、环保部等部门,围绕财税国土、金融支持、职工安置、环保等方面的8个配套文件就全部下发完成,速度之快,显示了国家对去产能的决心之大。

虽然钢铁、煤炭行业有序退出过剩产能的脚步在逐渐加快,但去产能的现实情况却并不乐观。截至7月底,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47%、38%,总体进度不理想,地区之间进展也不平衡。少数地区对去产能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担心去产能会影响经济发展;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信心不足,办法不多,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地区和企业因为钢铁煤炭价格回升,去产能的决心出现了动摇。

7月7日,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上明确,今年钢铁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必须完成。各省区市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就是军令状,年底要一一盘点交账。没有完成全年任务的,都将被严肃问责。

7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立法治化市场化去产能机制,推动产业升级。会议决定,一要继续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对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生产不合格或淘汰类产品的企业和产能,坚决依法依规处置或关停。多措并举,确保完成今年化解过剩粗钢产能4500万吨左右、煤炭产能2.5亿吨以上的硬目标;二要改造和提升传统产能,对仍在使用落后设备和工艺的企业不批新增用地,不办理生产、排污等许可;三要抓典型严问责。

3资源大省在阵痛中前行

在此背景下,资源大省河北、山西等纷纷拿出了实际行动。

5月26日,河北省召开钢铁煤炭去产能攻坚战动员会,省政府与相关市、部门和企业签订了化解过剩产能目标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明确了今明两年和“十三五”时期的目标任务。河北省同时提出,坚决禁止违规新建钢铁产能和已封停钢铁设备复产,一旦发现违规,所在地党政一把手一律先免职、再处理。

随后,河北钢铁集团宣布,在前期已率先淘汰全部落后产能的基础上,今明两年再压减炼铁产能260万吨、炼钢产能502万吨,压减的产能占到河钢在冀产能的11%。

7月9日,伴随着巨大的声响,唐山国丰钢铁有限公司北厂区的3座450立方米高炉、2座50吨转炉和1座40吨转炉被彻底拆除。这些装备,是国丰钢铁北厂区的全部“家当”。 同一时间,在石家庄井陉矿区,冀中能源井矿集团瑞丰矿业公司煤矿井口被混凝土浇筑封闭,彻底关停。这是冀中能源在井陉矿区的最后一个矿井。

不止唐山、石家庄,7月9日当天,河北省的张家口、秦皇岛、廊坊、保定、邢台、邯郸等8个设区市同时启动化解过剩产能集中行动,钢铁、煤炭等行业齐上阵,35家企业的生产装备被拆除,创下近年来河北省集中行动涉及区域最广、行业类别最多、企业数量最大的纪录。

目光转到山西。4月24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全力推动全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煤炭产业“六型”转变,促进全省“六大发展”。

仔细研读可以发现,该《意见》在许多方面甚至比国家的相关政策还要严苛。按照国家的要求,3年内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煤矿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和产能核增项目。而山西的措施是,2020年前,原则上停止核准新建煤矿项目,停止审批新增产能的技术改造项目,不再进行煤矿生产能力核增项目审批。这意味着,相比其他大部分省份,山西将国家要求的3年时间增加到了5年。

6月23日,山西省省长、省推进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小鹏主持召开会议,审议通过3个山西省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配套实施细则。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税征收管理、煤炭企业职工带薪转岗教育培训和进一步加强煤炭生产经营建设投资等统计工作的实施细则。加上之前通过的27个实施细则,为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配套的实施细则总数达到30个,实施意见提出的8个方面、30条意见均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可以说,这30个实施细则,背负的是破解山西“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之重任。

据了解,截至目前,山西省562座生产矿井重新确定的产能已全部公示。按照276个工作日的要求,年产能净减少14548万吨。以去年产量计算,这一数字相当于每年减去山东一省的原煤产量。与此同步,合计年产能7940万吨的16座违法违规矿井被叫停,207座重组整合煤矿停产停建整顿。

在此组合效应下,今年山西煤炭产量预计减少1亿吨以上。有分析认为,大力去产能、主动减产量,晋煤将率先走出“以量补价”的恶性竞争,不仅有利于平衡全国市场,推动整个煤炭行业脱困,也有效倒逼山西各级丢掉煤炭依赖,吃下转型“定心丸”。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李中元指出,面对复杂的经济和市场环境,根据全国和山西实际,山西省在短期内连续出台有效提振煤炭产业及相关产业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煤炭产业当前面临的困境,但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推动包括煤炭在内的传统行业摆脱当前困难、步入持续健康发展轨道,根本出路在于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

4加快布局谋求产业转型

壮士断臂,阵痛难以避免。专家指出,短期看,钢铁、煤炭减产,将使能源大省面临更大的困难;长期看,不去掉过剩产能,就会在“越过剩、越降价、越超产”的怪圈中越陷越深,甚至面临崩盘危险。

事实上,在煤炭下行迹象初显时,山西就已下出“先手棋”,打出“组合拳”,利用倒逼机制推进“煤炭革命”。

从2013年发布“煤炭产业20条”,到2014年启动低碳创新行动计划、清理规范涉煤收费、改革煤焦公路销售体制,再到去年开启“煤炭管理革命”,山西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每年为煤企减负百亿元以上,大力倡导绿色转型。

山西大学经济学教授杨军直言:“山西去产能,最关键的是要做好对煤炭的预期。要分清楚是‘去生产能力’还是‘去产量’,关多少留多少,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不能只靠行政命令,更多的是要依靠市场,建立退出机制。去产能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是要提高煤炭相关要素的配置和生产能力。”

山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改?杨军等多位产业经济学家认为,首先还是要盯住煤炭,彻底改变挖煤、卖煤、烧煤这样的老套套,扩大有效供给,强化优质供给,创造新的供给。

在本轮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中,聚焦煤炭产业清洁、高效利用重大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需求,编制产业创新链;全面推进山西科技创新城项目建设,对接引进煤基低碳领域高端研发机构,打造低碳发展的新高地;办好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多位专家指出,山西此次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体制机制上“下刀子、动手术”,值得点赞和期待。

在梳理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揽子措施后,有专家认为,煤炭的清洁、低碳、高效、绿色生产和消费成为山西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做的主要发力方向。从产业路径看,挖煤卖煤是单行道,而煤—电、煤—化工则是多车道,不仅产业链更长,附加值更高,而且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调整产品方向,更具发展弹性。

同样,河北省也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本质属性是深化改革,去产能、处置“僵尸企业”,也需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进。今年以来,河北省各地创新方式手段,坚定不移强力推进去产能。唐山市采取“标准约束+差别政策+末位淘汰”办法,精准推动低效产能加速退出,对停产半年以上的钢铁企业复产实施严格监管。廊坊市对封停装备重点盯防企业采取核定用电量的办法,一旦发现其用电量超过核定指标,即采取限电措施,确保封停装备不能复产。

此外,有专家认为,在钢铁煤炭行业去产能的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还应刺激需求。去产能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但从目前状况来看,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如果2016年社会对于钢铁煤炭的需求上不去,那么钢铁煤炭产品价格还会呈现低位运行态势,这会使大部分钢铁煤炭企业的生存压力进一步加大。而如果相关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刺激需求,例如加大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让钢铁市场的需求上升,从而也间接提升了钢企炼钢对于煤炭的需求,这样一来,在去产能政策的配合下,钢铁煤炭行业才可以加速走出寒冬。

链接

 ▲资料图片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1413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地质百年 新中国建设大潮中的地质工作

下一篇: 土地整治向何方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