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地质勘查 >> 野外常见的地质现象汇总

野外常见的地质现象汇总

发布日期:2017-11-15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劳同琪   浏览次数:1930

选矿推荐

A、不整合面(含假整合)

不整合面,是地质界线的一种,是上伏地层与下伏地层中有缺失间断的一种接触关系,说明缺失期间,下伏地层上升为陆地,接受剥蚀,有时形成一层古土壤层。

不整合面分为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假整合),有的把构造断裂接触也归为不整合面,构造不整合其实是断层接触,广义的讲也属于不整合的一种;传统认为不整合只是对不同地层时代(系或统)而言。本人认为:不整合面应该单指正常沉积状态下的陆地升降造成的两者接触状态关系,必定是有中间地层的缺失。同时,在同一个时代(系或统、组)中也存在不整合或假整合关系。

一、新平县戛洒斐拉莫不整合面

图1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斐拉莫地段的不整合面。

从图面上看这里是一种假整合关系,但实际纵观整个地区,(从坑、钻的揭露看)它是显著的不整合面。在此不整合面上可见有较薄的古土壤层,下伏地层为铜铁矿体,为大红山群地层,为滇中中台拗中生界之下的结晶基底,由一套浅-中等变质,富含细碧--角斑岩、绿色片岩及不纯大理岩等所构成的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岩系组成,以构造窗的形式出露于中生代地层中。表明从下元古界开始至中生界为隆起的古陆核,长期遭受风化剥蚀,直到中生界回返,才有地层沉积。间隔时间较长,中间缺失了较多的地层。大红山群地层时代为7.3--8.9亿年前。

图2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戛洒镇斐拉莫地段的不整合面:上伏三叠系上统干海子组碎屑岩类地层,倾角仅3-5度,最大也仅10度左右,而下伏大红山群地层倾角一般都在25度左右。上伏地层时代约5亿年。

图3不整合面看上去接触紧密连续,想不到吧,中间竟有这么长的时间间隔。不整合面之下是富铜铁矿体,为古风化壳型成因,确切地说,是原下伏地层中的矿体被风化后残积原地表,再次下降时,被海水荡平,再被新沉积物覆盖,才会有二者的这种接触状态。

并非整个不整合面之下都有矿体,古风化壳型的矿体在本地区不整合面下是呈带状分布的,它与下伏地层中的矿体分布(古地表露头)关系密切一致。这个古地表形态(不整合面的面状形态)较为关键。

二、四川省会理县通安--竹箐乡大沙坝不整合面

图4四川会理县通安镇--竹箐乡大沙坝冲沟的不整合面。上伏为近于水平的石灰岩沉积,下伏为会理群通安组下部地层,时代与大红山群地层大致相当,图片处为一基性岩体构成,倾角约60度。

图5公路上方的不整合面:会理通安镇--竹箐乡大沙坝不整合面,很壮观,沿不整合面有一层古土壤层,厚度0---1.5米,呈透镜状、长扁豆状分布,其颜色与上伏、下伏地层均不同,呈土黄色,并具轻微片理化。

图6水沟上部的不整合面很清淅

图7小路下边的不整合面形成峭壁与屋檐状地貌,很险要。

图8小路下面的不整合面形成峭壁与屋檐状地貌,很险要。

图9不整合面间的古土壤层

图10不整合面间的古土壤层,厚1-1.5米左右,颜色明显不同,很黄。

图11不整合面下面的古土壤层感觉是破碎的,本身就是下伏地层风化的产物。

图12不整合面下的古土壤细部特写

三、云南省石林县林口铺不整合面(假整合)

图13云南省石林县林口铺不整合面,上伏地层为泥盆系(D)地层,下伏为下震旦系(Zbd)砂岩,二者呈假整合状接触关系。

图14沿不整合(假整合)面剥离进行采矿

图15大石块下面2米左右为不整合(假整合)接触处,远看感觉较乱,细看二者是平行的,看似整合。

图16地貌上较为明显

四、云南省西双版纳勐腊县曼腊乡曼洒丁家寨不整合面

图17勐腊县曼腊乡曼洒丁家寨不整合面,上伏为侏罗系地层,下伏为三叠系地层,二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面近于水平,上伏砂泥质岩地层产状较缓,倾角15度左右,下伏为砂岩,节理发育,地层倾角为65度左右。整个地区均被砂泥岩风化层覆盖,这个剖面是偶然发现的,出露极好。

五、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仁义拖坝底不整合面

图18丽江玉龙县仁义拖坝底不整合面,上伏为第三系含砾砂岩、砂岩等碎屑岩层,下伏为寒武系地层,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层全部缺失。

图19丽江玉龙县仁义拖坝底不整合面:上伏地层基本是水平的,下伏地层倾角在24度左右,但有的地段地层倾角达60度以上。

图20丽江玉龙县仁义拖枝坝不整合面,不整合面附近上伏地层中见虫迹化石。

六、宁夏贺兰山石炭井寒武系与青白口系不整合

图21贺兰山石炭井寒武系与青白口系的不整合面,上伏完整的地层受下伏原始地貌影响起伏。

B、岩石结构构造

一、沉积岩结构构造

图22鲕状结构(镜下)

图23 雨痕素描图

图24波痕(泥岩、粉砂岩)

图25波痕(石灰岩)

图26竹叶状灰岩

图27 重荷模

图28 泥裂--亦称为“龟裂”(泥岩、粉砂质泥岩类岩石)

图29 浊积岩

图30 冲刷痕

图31 蠕虫状石灰岩

图32 砾屑灰岩--亦有称之为同生角砾石灰岩

图33 生物碎屑石灰岩(生物礁)

图34 条带状、链状缝合线:石灰岩、白云岩成岩过程中,因物质成分不同形成层理,同时因压溶作用产生形变,形成链状。

图35 弓状缝合线:石灰岩、白云岩类岩石在成岩过程中,因压溶作用形成弓状缝合线。

图36 砂岩中的大型交错层理

图37 砂岩水平层理

 图38 厚层砂岩大型交错层理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1930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典型矿床模式图

下一篇: 地质人必须知道的16种经典地貌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