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采矿技术 >> 寻找盲矿体有利区段预测

寻找盲矿体有利区段预测

发布日期:2019-04-18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我   浏览次数:1141

选矿推荐

   南京钢铁集团冶山矿业有限公司冶山铁矿为中型矿山,由北、东两个矿区组成。北矿区于1965年6月提交地质报告,获得铁矿储量1644万t,到2000年底产出总矿量已超过2000万t;东矿区于1962年9月提交地质报告,获得了硼矿量221万t,通过历年生产勘探,也增加了不少矿量。这些足以证明了通过逐年来的找矿和生产勘探工作,除了进~步查清了生产区矿体的规模形态和空间位置,满足采矿生产的需要外,还发现了许多盲矿体,增加了矿量。先后在北矿区发现了东风井、14线、602线、6线下盘和东矿区21#、22#、55#盲矿体等,从而延长了矿山的服务年限。由此,可以说明在冶山矿区范围内,再寻找一些小规模的盲矿体还是有可能的,只要对已获得的地质成果加以充分利用,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成矿规律,用以指导找矿工作,是可以达到目的的。特别是面临当前矿山资源严重枯竭,急需寻找补充资源以延长矿山寿命,更加显现出它的重要意义。
  1矿区地质概述
  冶山铁矿北、东两矿区相距仅300m,同属冶山成矿带.矿区地质情况基本相同:
  ——地层。地表出露地层为寒武纪,岩性主要有中一厚层白云岩、薄层泥灰岩、砂质岩及少量薄层灰岩、板岩和角岩等。
  ——火成岩。冶山岩体属燕山晚期的产物,由于岩浆多期活动及同化混杂作用,而呈现不同的岩相,主要由闪长岩、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二长岩、煌斑岩等组成。
  ——构造。冶山矿区位于冶山至金牛山向斜的北翼,由于岩浆活动寒武纪地层遭到强烈破坏而形成残留体,其周围为火成岩所包围,构成环型接触带。北矿区走向NE,倾向SE,而至东矿区则转向NW,倾向SW了。接触带沿走向波状起伏,沿倾向时陡时缓,在接触带上盘还发育与其大致平行的破碎带和层间构造裂隙带。
  另外,后期构造以压扭断裂为主.以NW组最发育,其次为NE、NNE两组,规模较大的有F8、F9等。
  ——变质、蚀变及矿化作用:
  ·热力变质作用。主要发育有大理岩化、角岩化,形成白云质大理岩和角岩;·蚀变作用。发育比较普遍,种类也较多,主要有矽卡岩化、蛇纹石化、矽化和碳酸岩化等;·矿化作用。实际上也是一种蚀变作用,主要发育有磁铁矿化、赤铁矿化和硼矿化。
  2控矿因素分析
  2.1围岩控矿
  该区矿化作用对围岩有明显的选择性,矿体主要赋存于白云岩、白云质大理岩与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的接触带、白云岩捕虏体周围和外带白云岩层间构造中,而在灰岩、板岩及其它岩石中还未见有矿化存在。
  2.2火成岩控矿
  该矿床与岩浆岩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已获得的地质资料分析,成矿母岩为花岗闪长岩,局部区段为石英闪长岩,在闪长岩、二长岩等其它种类的岩石与白云岩接触带中还未发现有矿化现象。
  2.3构造控矿
  ——接触带构造控矿。接触带构造在不同时期受不同的应力作用,产生不同性质的构造。岩浆侵入的初期,接触带遭受强烈挤压,近接触带的上盘围岩形成复杂的褶皱构造压扭性断裂以及与接触带平行和垂直的不同层次的张性裂隙。岩浆后期,由于凝固收缩接触带呈张性,形成新的张性裂隙,使接触带成为良好的成矿构造,为后期矿液上升、运移、充填交代以及矿体的赋存提供了空间场所。接触带构造在水平方向上呈波状起伏,在倾斜上时陡时缓,是成矿特别有利的地方。接触带构造简单,矿体亦简单。其走向、倾向、厚度及品位变化都不大(如北矿区主矿体);相反若接触带构造复杂,则矿体复杂、变化亦大(如东矿区)。
  ——层间构造裂隙控矿。由于火成岩侵人时,对其上盘地层产生侧压力,使其形成一些小型宽阔的背向斜,在褶皱构造形成过程中,层间滑动、剥离、破碎和轴部节理群生,这种层间构造各处发育程度极为不一,尤以东矿区最甚,有利于矿液的沉淀赋存,从而形成薄扁豆状、囊状和不规则脉状等形态复杂的矿体。
  ——捕虏体型构造控矿。由于岩浆侵入时的强大压力,使接触部围岩(白云岩、灰岩),在走向和倾向上发生破碎和掉块,被岩浆吞食,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复杂的捕虏体。在北矿区6~2线和东盲矿最发育,捕虏体基本上与接触带平行排列,在走向和倾向上大致和接触带一致,受反“S”型接触带控制,捕虏体有时完全被交代,有时尚有部分残留体。矿体的形态、产状及规模常由捕虏体面决定,规模一般较小。对其上盘地层产生侧压力,使其形成一些小型宽阔的背向斜,在褶皱构造形成过程中层间滑动、剥离、破碎和轴部节理群生,这种层间构造各处发育程度极为不一,尤以东矿区最甚,有利于矿液的沉淀赋存,从而形成薄扁豆状、囊状和不规则脉状等形态复杂的矿体。
  ——蚀变围岩控矿。围岩蚀变,尤已矽卡岩化与矿化关系极为密切。然而矽卡岩种类不同,其矿化程度也不同,如蛇纹石、金云母、透辉石矽卡岩与成矿关系密切;而石榴子矽卡岩、绿帘石、绿泥石、阳起石矽卡岩等,一般无矿或仅有轻微矿化。矽卡岩作用往往沿侵入体与围岩接触带或其附近进行,蚀变范围愈广,强度愈大。则矿化一般愈强。
  综上所述,矿区控矿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因素.又有微观因素。但各种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其中火成岩是控矿的主导因素,其它是从属因素。可以说矿体的形成乃是各种控矿因素的有机统一。
  3地球物理特征
  地球物理特征不是控矿因素,而是找矿手段。由于矽卡岩型铁矿床往往盲矿体较多,利用磁铁矿体引起的磁异常找矿是很好的方法之一,而且人们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盲矿体具有强磁性、相对体积小的特征,埋藏浅时能引起高值异常;埋藏深时则引起低缓异常。非矿干扰的岩体则具有弱磁性、相对体积大的特征,埋藏浅时能引起低而不缓的异常;埋藏深时则引起规模大、数值极低的低缓异常。依据这一基本规律,结合地质资料的分析,如果磁异常明确地位于成矿有利地段,一般可推断为矿异常。
  4  寻找盲矿体有利区段预测
  4.1 6线西正接触带区段
  北矿区6线西目前已控制的西盲矿体,过去811地质队认为与主矿体相连,经过对北矿区成矿规律的研究,发现西盲矿体为内接触带捕虏体成矿,不是接触带控矿,而位于其上盘的接触带还有矿体存在的可能:
  ——地质构造方面。6线西石英闪长岩在0~-250m标高范围内有一向上盘围岩突进的“肚子”,使接触带呈反“S”形,利于交代成矿。
  ——物探方面。冶山北矿区磁异常正值部分形如一个完整的“河蚌”。该区段位于其西端,区段内有4000~5000Hz的磁异常存在,其范围并已大大超过了捕虏体控矿范围,根据已收集到的冶山磁参数资料表明白云岩、花岗闪长岩、矽卡岩等岩石均不能引起500 Hz以上的磁场。据资料及经验证明,冶山矿区2000Hz以上的磁异常,一般均有工业矿体赋存,就是500~l000Hz之间的磁异常,在上覆岩层超过200m以上时,亦有找到工业矿体的可能。
  ——主矿体6线西延部分。这是前两年分析的北矿区成矿有利地段,在勘探中发现的,这也可说明6线西接触带在深部有矿体存在的可能。
  4.2  17线以东区段
  该区段在17线(东盲矿)以东200m范围之内,位于北矿区主矿体控矿接触带构造东延部分,接触带构造由 EW转向SW450的急转弯处,从矿区地质图中看到,地层产状也随着发生同样程度扭转。从构造应力来分析,在地层急转弯处的内侧白云岩中,往往是与接触带构造配套的次一级构造裂隙最发育、最密集的地方。这为矿液的沉淀创造了有利的场所。另外,从相邻的17剖面线上看到花岗闪长岩体在-50m以下有一个向上盘白云岩凸起的“肚子”,使接触带构造形成反“S”形,这也有利于含矿溶液的交代。在该区段有两个4000Hz的磁异常分布,异常明显地位于成矿有利地段上。业内人员做过一些工作,但孔位都布置在磁异常的侧翼或远离磁异常,所以未见到矿,矿,经有关资料分析,认为在该区段内找到盲矿体还是有希望的。
  4.3东矿区Ⅳ矿带区段
  该区段位于F9断层南端的左侧,出露岩性为白云岩,在其附近有少量煌斑岩和二长岩出现。蚀变岩石有大理石和矽卡岩等。区段内磁异常最高值为10000Hz,从矿区地质图上清楚地看到为地表矿体引起的,但1000Hz以上的异常范围通常超出地表矿体的影响范围,是值得注意的。
  前人曾进行了一些勘探工作,布置了6'、6'+14、6''3条剖面线,先后施工了5个钻孔,每个钻孔在0m以下都见有数层矿体,真厚度一般2~3m。最厚为7.5m,矿石自然类型为赤铁矿、磁铁矿和硼矿。但由于孔位布置不恰当、也较凌乱、间距大,矿体赋存规律未查清楚。
  该区段远离接触带,钻孔控制深度最深处达-100m,但还未见花岗闪长岩的出现。今后除在此区段继续展开找矿工作外,同时还要开展研究工作,弄清楚它的成矿特点,如果成矿不是与花岗闪长岩而是与二长岩密切有关的话,这就有可能成为新的找矿方向。
  4.4第24、25剖面区段
  该区段位于东矿区Ⅳ矿带南50m处,出露岩性为白云岩,蚀变岩石有矽卡岩、矿化白云岩、蛇纹石化白云岩等。
  区段内有一个500~1000 Hz以上的低缓磁异常存在其长轴方向NE450,目前已圈定面积达8000m2。根据矿体引起的磁异常,一般有曲线圆滑、封闭较好的特点,并有矽卡岩、蛇纹石化白云岩等蚀变岩石存在。因此,可认为此磁异常是矿体引起的可能性很大,只是埋藏较深而已。过去曾在此施工4个钻孔,其中CK201未找到资料,在 CK57、CK25孔内均见到几层矿体,一般真厚度2~4m,这就证明了低缓异常区在深部是有矿体存在的。另外,要说明的是低缓异常的下限是没有界限的,不是绝对的。目前,国内有的矿区已着手勘探300Hz以下的磁异常了。
  今后,在该区段展开找矿工作意义重大,因为地表高磁异常找矿早已殆尽,如果低缓磁异常找矿有所突破的话,可为日后找矿打开新的局面。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1141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我国矿山尾矿生产现状及综合治理利用

下一篇: 综放开采露头区防砂防塌煤柱覆岩破坏高度研究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