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矿业综合 >> 浅谈广西资源县矿产管理措施

浅谈广西资源县矿产管理措施

发布日期:2020-02-26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蒋天红   浏览次数:1085

选矿推荐

 1 成矿地质背景

  矿区位于越城岭窿起北侧,地处越城岭岩体(r3)与寒武系残体外接触带。变质作用强烈。

  1.1 地层

  区内出露寒武系清溪组地层,由含炭板岩,长石石英砂岩,炭质板岩组成,底部夹钙质泥岩。寒武系四周被花岗岩体包围,呈长条状孤岛残留,整个岩层发育角岩化、含铜矽卡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矿化蚀变,为本区含矿层位。

  1.2 断裂构造

  本区断裂构造发育,一般15°~35°,倾向北西,局部倾向南东,倾角35°~80°,主要由硅化压碎岩、角砾岩、断层泥等组成。该断裂多次活动,早期以压性或压扭性为主,后期改造为张扭性。

  2 矿区地质概况

  2.1 地层

  区内出露寒武系清溪组,分布于矿区中部,四周被花岗岩体包围,呈长条状孤岛残留。下部为含炭板岩,偶夹硅质条带和磷结核。局部为含炭细粒灰岩夹炭质板岩,偶夹黄铁矿条带。中部为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硅质、炭质板岩。上部为炭质板岩,底部夹钙质泥岩。寒武系清溪组为本区含矿层位。

  2.2 构造及岩浆岩

  矿区中部为寒武系清溪组地层,东西两侧为加里东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褶皱、断裂构造不发育,但地层与岩体接触破碎带较发育,主要控制矿体分布和产出。

  矿区内接触破碎带较发育,其产状变化较大,190~290°∠45~60°。破碎带岩性主要为压碎岩,岩性为浅灰绿色、灰色硅化钙质砂岩;灰色、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压碎岩在地表风化较深,呈粉砂状但其层理边缘褐铁矿分布较多,褐铁矿厚度达3—5mm,其间包裹有铁质粉砂,可见少量黄铜矿、铜蓝,岩石结构较为松散,锤击后,多易松散呈碎块;深部为灰黑色黄铁矿、黄铜矿,结晶略粗,黄铁矿呈深灰色,黄铜矿星点呈铜黄色,黝铜黄色,靠近花岗岩一侧黄铁矿相对富集成脉,向外逐步减少。

  勘查区内岩浆岩为越城岭岩体的一部分,分布于矿区东西两侧,为加里东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局部受动力变质作用,产生碎裂构造,变余花岗结构。主要矿物有石英(29%)、微斜纹长石(31%)、斜长石(33%),次要矿物为黑云母(5%),其它微量矿物有:绿帘石、黄铁矿、磁铁矿、白钛石、锆石、榍石。部分地段岩动力变质作强烈,蚀变为糜棱片麻岩。

  岩体与寒武系清溪组接触带控制着铜矿体的分布。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区目前共圈定4个铜矿体,矿体沿寒武系清溪组地层与岩体内、外接触带产出,近南北向展布;矿体自北向南分别为①、②、③、④号矿体,在平面上呈脉状,剖面上呈似层状、透镜状等。各矿体特征如下。

  (1)号矿体:矿体产于接触破碎带矽卡岩内,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浅部为铜矿,深部为钨矿;矿体长300m,延深110m,矿体产状:280~310∠32~70,单工程矿体厚度1.02~5.58m,平均2.08m,厚度变化系数74%,厚度变化较稳定;单工程矿体Cu品位0.01%~3.25%,平均0.82%;WO3品位0.068%~0.074%,平均0.071%。Cu品位变化系数91%,品位分布较均匀。

  (2)号矿体:矿体产于接触破碎带矽卡岩内,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体赋存标高1300m~1180m;矿体长330m,延深100m,矿体产状:245~330∠31~80,单工程矿体厚度1m~4.95m,平均2.37m,厚度变化系数69%,厚度变化较均匀;单工程矿体Cu品位0.20%~4.04%,平均1.22%,共生WO3品位0.085%。Cu品位变化系数76%,品位分布较均匀。

  (3)号矿体:矿体产于寒武系清溪组矽卡化钙质砂岩内,呈透镜状产出,矿体赋存标高1376m~1228m;矿体长126m,延深150m,矿体产状:216~300∠42~50,单工程矿体厚度1.04m~3.06m,平均1.58m;单工程矿体Cu品位0.01%~3.63%,平均1.35%;WO3品位0.064%~0.076%,平均0.066%。

  (4)号矿体:矿体产于接触破碎带矽卡岩内,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主要分布于矿区南部,矿体赋存标高1400m~1311m;矿体长237m,矿体产状:278~285∠47~51,单工程矿体厚度2.28m~2.59m,平均2.44m;单工程矿体Cu品位0.22%~0.25%,平均0.24%

  3.2 矿石质量

  (1)矿石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以自形晶、半自形晶和他形晶结构,熔蚀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压碎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以浸染状、网脉状、致密块状为主,似条带状次之。

  (2)矿物组分

  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铜矿(部份孔雀石,兰铜矿)、黄铁矿、次为白铁矿、白钨矿、毒砂等;脉石矿物有:石英、透辉石、透闪石、微斜长石、绿帘石、斜黝帘石、绢云母、白云母、绿泥石、叶腊石,少量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锆石、榍石、白钛矿、萤石等。

  黄铜矿呈铜黄色,自形~半自形及它形集合体产出。一般呈不规则状沿透明矿物间分布或呈不规则细脉沿其它矿物裂隙充填。黄铜矿粒径一般在0.01~0.5mm之间,最小为0.002mm。在镜下可见黄铜矿呈雁行细脉排列分布于细小张裂隙中。

  白钨矿主要沿矿石裂隙面呈浸染状分布,肉眼看不见,矿石有弱矿化时,在荧光灯下可见微弱的蓝光,矿石矿化较好时,在荧光灯下可见较强的蓝光;白钨矿含量约3%。

  (3)矿石化学组分

  据矿石化学全分析,光谱半定量分析结果,矿石中Cu、Ag、WO3、Ga、Sn、S 、Al等含量较高外,其余组分含量很低。

  组合样化学分析,矿石中共伴生组分Ag:4.22~27.4 g/t,平均15.81 g/t,S:1.58~2.22%,平均1.90%,WO3平均0.055%,Ga平均0.0023%,Sn平均0.057%。

  (4)矿石类型

  根据选矿试验样物相分析结果,全铜品位为1.13%。其中氧化铜品位0.06%,占有率5.31%,硫化铜品位1.07%,占94.69%,矿区矿石自然类型为硫化矿石类型。

  4 矿床成因及类型

  4.1 矿床成因

  本区岩浆活动频繁,具多期侵入。矿体产于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内,矿体及近矿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绢云母化、矽卡岩化、绿泥石化。其次是碳酸盐化、黄铁矿化及表生孔雀石、褐铁矿化等,矿床的形成具有多期脉充填、多阶段矿化的特征。

  4.2 类型

  岩浆侵入带来成矿物质和巨大的热量,对围岩进行烘烤,使之发生变质。随着岩浆继续上拱及围岩裂隙的发生,聚集在岩体顶缘的富含矿质及挥发组份的残余岩浆开始沸腾,在这一过程中,伴随温度的降低,运动中的矿液所到之处无不对围岩进行改造和被围岩过滤、同化,使成份迅速发生变化并在接触带内形成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交代充填型铜矿床。

  5 找矿标志及远景评价

  5.1 找矿标志

  (1)矿体主要产于岩体与地层的接触带内,接触带是找矿工作的主要方向。

  (2)铁帽、古人采矿遗迹(包括老硐、矿坑、废石堆等)是很好的找矿标志。

  (3)本矿床在成因上与花岗岩关系非常密切,属高中温热液矿床,围岩及近矿围岩的矽卡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黄铁矿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发育,在地表及浅部有孔雀石、兰铜矿等氧化物产出,为较好的找矿标志。

  (4)在地貌上,硅化带表现为正地形,沿山脊、高地分布;褐铁矿化表现为负地形,沿冲沟、鞍部分布。这些沿内接触带分布的山脊、冲沟、高地、鞍部地貌特征也可作为参考找矿标志。

  5.2 远景评价

  本矿床发现的4个矿体沿地层与岩体内、外接触带产出,但深部矿体边界没有圈定。

  总之,详查工作对矿体的边界没有完全圈定,矿床远景没有控制,矿区具有较大找矿远景。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1085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当下地理信息科学管理的创新思想模式

下一篇: 浅谈当下煤炭资源性管理发展策略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