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矿业综合 >> 地质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地质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发布日期:2020-08-31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杨光坤   浏览次数:1361

选矿推荐

 地质工作的核心任务

1956 年初,毛泽东主席听取地质部及相关部门工作汇报时说:“地质部是地下情况侦察部。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地质工作要提早一个五年计划,一个十年计划,准备好矿产资源。”显然,这里说的“地质工作”就是地质找矿,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关于地质工作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伊始,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是党和国家重要而紧迫的任务,而搞清楚我国矿产资源的家底,是国民经济恢复和建设的先决条件。1950 年 2 月 17 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接见中国留学生时,并欣然答应为同学们题词。一个叫任湘的同学,顺手拿了一张使馆便纸,递到主席面前,当得知他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学习地质,主席略加思索,便用钢笔随即题写了“开发矿业”四个大字。薄一波同志在《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说:“在国民经恢复时期,中财委和后来成立的国家计划委员会,曾经编制几个粗线条的年度计划纲要,……但却因为没有经验、地质资源情况不清,……没有搞出成型的东西来。”为了有效地保证国民经济恢复对矿产资源的需求,1951 年地质工作计划大纲明确将铁、煤、石油、铜、铅、锌、铍、锂、金、云母等 20 种矿产列为需要探明储量的矿种。1952 年 8 月 7 日,周恩来总理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上明确指出“关于地质勘查的重要性,想必大家已经知道,故成立了地质部。”自此,地质部正式成立。

1952 年 11 月,地质部召开了__次全国计划会议,陈云副总理到会并做重要讲话。他说:“明年地质工作要有一个大的转变,应该根据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和燃料工业等建设的需要,在一定时间以内,探明一定的储量。”12 月 19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国地质工作者的光荣任务》的社论。1953 年 7 月,毛泽东主席在听取地质工作汇报时,用军事术语来形象比喻地工作的几个阶段,指出普查是战役,勘探是战术,区域调查是战略,把地质工作几个阶段的性质和任务讲得十分清楚了。1957 年 5 月 17 日,刘少奇同志在接见北京地质学院应届毕业生代表时说:“地质队是建设时期的游击队、侦察兵、先锋队,地质工作者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开路先锋。”经过 70 年的发展,地质工作的体制机制日趋完善,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党的十九大确定了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总纲领、总部署和总目标,为新时代地质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新时代地质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核心任务仍然是地质找矿,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稳定、经济、可靠的能源、矿产、水和其他战略资源安全保障,要加大低碳清洁能源矿产、大宗紧缺矿产和战略性新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以提高国内资源保障能力,同时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高质量的解决方案。地质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

1983 年 3 月 11 日,在全国地质系统基层模范地质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朱训同志在代表部党组的工作报告中,概括并提出了长期以来地质工作者的精神追求: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在会上,这一表述立即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等领导同志的肯定,和广大代表的拥护。后来,把“三光荣”高度概括为“光荣在于奉献”。1991 年,江泽民同志为地质工作者纪念碑题词“献身地质事业无上光荣”。2006 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要求继续倡导和弘扬“三光荣”精神。2012 年 6 月 21 日,李克强同志在接见全国模范地质队先进事迹报告团时指出,“要弘扬地质工作者牢记使命、献身事业的优良传统”。“三光荣”精神是广大地质工作者的价值追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地质工作者身上的集中体现。2018 年 10 月,弘扬“三光荣”精神座谈会在中国铜都——江西省德兴市举行。自然资源部向会议发来贺信指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地质工作全力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集成和思想结晶,是地质查行业以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为己任的精神凝练和文化内核,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心系国家建功立业的家国情怀和职业追求。35 年来,广大地质工作者发扬“三光荣”精神,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奋发有为,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自然资源部号召,新时代地质工作者要继续发扬“三光荣”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稳定、经济、绿色的能源、矿产和其他战略资源保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为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高质量解决方案,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服务。要肩负起“向地球深部进军”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地质科技强国贡献力量。地质工作在不同时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1949 年至 1957 年是新中国成立国民经济三年恢复和__个五年计划时期,新生的中国,面对薄弱的工业基础,急需恢复国民经济。在面对封锁且人力、物力、财力都十分薄弱的情况下,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集中地质力量进行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和煤炭资源的勘探,起步开展地质和油气资源的普查。国民经济__个五年计划对地质工作的要求是: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分布生产力、建设新工业基地、正确规划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应该大力加强地质工作,赶上工业建设的需要。到 1957 年,共有 74 种矿产有了探明储量,其中主要矿产(铬矿除外)基本上保证了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需要。1957 年至 1965 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由于这一时期是探索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也被称为“曲折发展时期”。但不管如何曲折,有一个指导思想始终未变,即“确保重点勘探项目,尽力满足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一个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大庆油田、金川镍矿、贵州山东原生金刚石的发现,攀枝花铁矿规模的扩大,以及稀有稀土金属、铀、金矿勘探与铬铁矿会战等都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亮点。1966 年至 1976 年尽管地质工作身处困境,但寻求资源配套、重点突破的思想从未改变。这个时期,四川、苏北油田获得突破,开拓了华北找油的新领域,鄂尔多斯盆地找油形势大好,并向黄渤海进军。磷矿基本实现了自给,江西德兴铜矿会战、西藏玉龙铜矿和山东焦家金矿的发现,以及其他许多金属矿产的扩大储量等,为当时国民经济建设及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7 年至 2000 年改革开放时期,首先明确的是“以地质找矿为中心,以提高地质调查研程度为基础,以多快好省地取得地质成果为目的”的地质工作方针,提出“把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作为地质工作的主要服务方向”。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再次指出,“地质勘查是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要“切实加强地质勘查工作,使之与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发展相适应”。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地质矿产属于基础性产业,它是处于整个工业生产最端的一项基础工作,是很重要的产业部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部分地质工作成果商品化、地质勘查单位经营管理企业化、部分地质队伍社会化的“三化”改革试点并推进。与此同时,地质勘查与矿业开发“走出去,请进来”和“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政策开始推进实施。以新领域、新地区、新类型、新深度为主要目标的第二轮油气普查获重大突破,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扩大,在为农业、能源、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以及国土开发、矿产开采、旅游事业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要求“3 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进展,5 年实现找矿重大突破,8 至 10 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新格局”。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践新增了一批重要矿产资源储量,新打造了一批矿产资源基地,建立了重要矿产资源储备体系,矿产资源利用结构形成了“油气并举”“大宗紧缺矿产和新兴材料资源并举”“开源节流并举”新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地质工作取得了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长江经济带页岩气勘查开发重大突破等一批重要成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受经济__化及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影响,重要大宗矿产资源供应链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对球经济的冲击,可以说矿产资源__供应链正在遭遇危机。重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与资源产业链、供应链的畅通程度是保障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标志。我们一定要在保障国家总体安全的前提下,搞好海内外的地质找矿工作。地质工作有力保障了国家发展对能源矿产的巨大需求,有效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非能源矿产的巨大需求,有力支撑了国家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同时在矿山修复治理、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水土污染防治、荒漠化治理等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作用。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1361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先试先行 为新时代地勘单位改革提供重要借鉴

下一篇: 智能化 矿业高质量发展必经之路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