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矿业综合 >> 玄武岩浆的演化历程

玄武岩浆的演化历程

发布日期:2017-10-31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梁应斌   浏览次数:1006

选矿推荐

相同的原始玄武岩浆,在特定的天赋条件下,经历了最为复杂的演变历程。最突出的特征是原始地壳在残留热能的驱动下遭受了多次改造运动。每次地壳运动都是进一步的冷化过程。

原始玄武岩浆冷缩爆抛期

(60——45亿年)

高达 6000℃多的原始玄武岩浆,诞生于较低温(50℃左右)的外界条件下,必然要以激烈的方式寻求温度与压力上的平衡,以最快的速度释放热能与气体。在运行途中就急迫地爆抛了月球,一下子失却了1.23%的质量与能量,并启动了自转功能,加快了散热散气的速度。体积逐步缩小,密度和粘稠度渐趋增高。在自转功能的作用下,扁平体的厚度增大为扁球体。在天空中,弥漫着遮天蔽日的热气。就是《周易》中所称的“天地混沌时期”。

太古代——元古代海水全面覆盖阶段

(45——17亿年)

伴随着表层温度的降低,原始岩浆冷析的挥发组分能同时以气、液两种状态存在,液态不断地增多,逐渐地覆盖了__表面,成为沸腾的汪洋。原始玄武岩浆既不能冷却凝结,也不能产生双向重力分异,只能长期地单向分异和接受化学分解物质的沉积。缘于没有生物作用,致使岩浆的顶部覆盖着巨厚的沉积物质,即现在通称为结晶基底的原始沉积岩层。

该阶段的玄武岩浆温度依然很高,可塑性很差,月球的潮汐作用只能导致“潮起潮落”,还不能塑造出形体。地球上只有热水、热气和超高温度的玄武岩浆,既不可能产生任何种类的岩体和生命生物,又不能形成明显的天气过程。

元生代(震旦纪)地台区造陆运动

(17——5.70亿年)

原始岩浆在海水的覆盖下,一直保持至震旦纪。伴随着表层岩浆粘稠度的增高,月球的潮汐作用可塑造出形体并逐渐抬升,产生了__次造陆运动:在汪洋中露出许多个“尖尖角”,并逐渐增大,开始了陆海分离,产生了许多个弧立的浅色岛屿,也即通称的地台区。

只有陆地产生之后,才能产生明显的天气过程。此时,“混沌初开,天地分明,阴阳显现”,是地球演化历史中的重大转折时期,具有里程碑意义。

只有在原始地壳形成之后,生物才有诞生的条件,才有生息繁衍的载体。正囿于此,在震旦纪地层内才能广泛地见到最早的低级生物化石。

古生代地槽区造陆运动---盘古大陆形成

(5.70——1.36亿年)

地台区形成之后,原始热能和热气得到了大肆宣泄,天气过程初步形成。地台区周边的岩浆温度大幅度降低,可塑性熔体大面积产生。在古生代再次产生规模最大的造陆运动,形成现今通称的地槽区。

地槽区造陆运动是地台区造陆的继续。在月球的潮汐作用下,以每个地台区为中心,大规模地抬升为陆地,将多个地台区孤岛接连起来,产生了地球历史上最大面积的陆地,形成了通称的盘古大陆(又称泛大陆)。

中生代造山运动--盘古大陆解体

(1.36——0.67亿年)

盘古大陆形成之后,其深部的岩浆温度快速降低,可塑性全面增强。到了中生代,又在月球的潮汐作用下膨胀升腾。首先将地台区深部的原始地壳熔化为重熔岩浆并上侵,又一次经历了双向分异作用:质量较低的硅铝质上冲在前在上,较重的金属物质殿后殿下。在热能不断地宣泄中完成了一个岩浆--热液旋回。产出一套深成--浅成岩浆岩系列和以金为主的岩浆热液矿床。

原始热能经过短期的间歇之后,又在地槽区产生了造山运动。同时,在地台区内的局部热能向上延伸至地壳的更浅部。熔化了深度比较浅的地壳。在上侵过程中也进行了双向分异演化,并产生了岩浆--热液旋回,形成了一套具有浅成--超浅成特征的岩浆岩系列和相关的岩浆热液矿床。

中生代造山运动具有重熔地壳的深度由深而浅、规模由大而小、范围由广而窄的规律性变化,彰显了残留岩浆之膨胀能量具有“与时俱退”的规律性。当今地台区的地壳最为稳定,火山活动与地震等自然灾害最少,与当年原始地壳的全面改造、氢氦气体大量释放密切相关。

首次造山运动,广泛地造就出丛山峻岭,是原始热能集中释放最多的一次地壳变动。加大了陆壳与洋壳的高差,激化了天气过程,导致气候快速变冷和寒来暑往的季节性变化。是地球演化史中又一个里程碑。中生代应当称为花岗岩时代。

地壳运动,有抬升就必然有下降。造山运动势必要造就出陆地与海洋、高山与深谷之间的巨大高差,从而产生了巨大的张应力。当张应力大于地球的自转力时,就必然地要引发“板块移动”及其产生的连锁式构造反应,导致盘古大陆分化瓦解,广泛地形成了不同种类与不同规模的海岛、半岛、海湾、海峡及江河、湖泊等地形地貌。缘此,花岗岩时代还是盘古大陆解体的地质时代。

同造陆运动同理,地槽区造山运动的范围广,重熔岩浆的温度低,黏稠度高,就产生了许多断陷盆地,成为天然气、石油等资源的“聚宝盆”。地槽区的盆地往往成为恐龙家族的“墓地”,道理在此。

第三纪造山运动—“亚极区”全方位产生

(67——9百万年)

自地壳形成至今,深部热能寻求平衡的活动从未间断。时至第三纪,残留热能已经大为衰减,对深海区域和业已经过造山运动洗礼的陆壳无能为力,就膨胀熔化最薄弱的断陷盆地与浅海区域。囿于重熔岩浆的范围较小,可塑性强,驱动着地壳快速抬高,产出以喜马拉雅山为最高的__性终年严寒的“亚极区”。是对南北两极严寒气候的补充和平衡,导致__气候进一步寒冷。灵长类诞生。

第四纪更新世造山运动

(9——2百万年)

第四纪地壳运动(简称更新世运动)也具有__性。是第三纪造山运动的继续,也主要产生于亚极区、断陷盆地与浅海区域,只是范围更小。从当今的亚极区依然在继续抬升的现象分析,现代摩天山系的高度,应当有更新世地壳运动的“非凡功绩”。只是缘于空气稀薄,常年被冰雪覆盖,是地质工作的空白区,无法测定与第三纪造山运动的区别。笔者的推测,除地壳演化与生物进化的规律性之外,当今亚极区中海拔最高的火山喷发、最高温度的热泉和继续抬高等自然现象,都是第四纪造山运动的有力证据。更新世运动导致冬夏温差再进而扩大,古人类诞生。

地球的演化规律性总结

总结地壳运动的演化历史,造陆运动和造山运动都是围绕着最早产出的地台区为中心。既是地台区周围原始热能快速释放的反映,也是岩浆可塑性不断增强的体现。从而导致地壳上下都产生了规律性变化:天气过程步步强;地形地势步步高;地表气候步步冷;地幔热能步步弱等。若以此为主线,解译生物的进化、自然灾害的产生和预防等就清晰了然了。基于此,可匡正几个重要的基础理念。

__,大规模的地壳运动,都是原始热能的异常释放所主导。构造活动仅是内应力活动的外在反映。换言之,每次地壳运动都是内部岩浆的热能、热气的异常膨胀、熔化、爆炸的结果,不是外在的构造因素。

第二,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热能的减弱,地壳运动改造地壳的深度、规模都具有波浪式递降的规律性。当今的火山活动、地震等,应接近尾声。达到了人类可以控制的程度。人类活动逆转了“由热变冷”的自然规律就是实例。

第三,地球的演化过程,就是原始玄武岩浆冷化与固化的过程。伴随着原始热能绝对量的逐年减少、地壳的逐渐增厚、地幔热能的不断龟缩,地球气候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不存在周期性循环。 

每次地壳运动,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由静变到突变的演化过程。对__性运动如此,对当今与将来的局部地壳变动亦然。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1006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火山地质景观的美学特征与评价

下一篇: 认识刚玉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