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矿业技术 >> 地质勘查 >> 尽识地质灾害真面目

尽识地质灾害真面目

发布日期:2018-11-21   来源:矿道网   投稿者:张经理   浏览次数:2516

选矿推荐

        苏东坡在游览庐山之后,发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想,阐述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奥哲理。而“肩挑”江西地质灾害监测重担的江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也是身处地质灾害中的“当局者”,但他们若是不识地质灾害真面目,那可就大事不妙了。可实际情况却是:江西地质环境监测搞得有声有色,可谓是“尽识地质灾害真面目”。

至于如何做到这“尽识地质灾害真面目”的?让咱们在与监测总站周玉才总工的对话里,在这一“老”一“新”、一“近”一“远”、一“小”一“大”、一“少”一“多”,看似针锋相对的对立体中,一探究竟。

老队伍新思路

江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组建于1981年,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地质环境监测专业队伍之一,资历甚老。三十余年来屡获殊荣,如今依旧奋战在地质灾害防治的一线。但少有人知这其中的一次“重心转移”。

“总站成立之初,以地下水动态监测为主要职责,设立了众多地下水动态监测点,编织了一张“地下水监测网”;进入21世纪,随着人类工程活动加剧,气候愈加恶劣,地质灾害变得频发起来,这一点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重视,所以我们的工作重心便转移到了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预报、工程治理勘查设计、防治规划等方面。”总站周玉才总工打开了话匣子。

众所周知,南方多丘陵山地,江西便是这里的一个缩影。“我省地形以丘陵为主,高、中山较少,一般没有像西南、西北那样陡峭的山势,所以江西的地质灾害多发于丘陵中、低山区。江西岩质滑坡很少,地质灾害主要是以土质滑坡为主,且土层厚度一般情况下小于10米,因此地质灾害规模较小。”

“江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规模小,就目前的调查资料来看,确定的隐患点将近3万,但真正的隐患点可能还不止这个数字,因为有很多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点,我们还没有判断到,如果监测的话,要想通过传统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在每个隐患点都配置监测设备直接对其进行监测、预报的话,根本是不现实的。另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工作传统模式是气象台先做降雨预报,然后将数据发给总站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会根据雨量预测哪个地方有可能产生滑坡、泥石流,但其中有个致命问题:决定诱发地质灾害的一般是强降雨,而强降雨是很难准确预报的,这就往往导致我们的地质灾害预测结果不准确,应该说是非常不准确。”

周总工1985年参加工作,与地质灾害打了几十年“交道”,在他看来,江西地质灾害既然有自己的特点,而且传统措施往往事与愿违,那么在具体防治上,就必须要有“新动作”。“我们采取了与传统思路完全不同的监测新思路,简单来说,传统监测理念是通过监测某个具体隐患点的变形、位移变化规律,预报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我们的监测理念则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隐患点,监测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随降雨过程的变化规律,进行区域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对于土质滑坡其实就是一个降雨入渗到地下导致土体含水量增加、力学性质降低的过程,我们就研究降雨入渗到地下,土体如何饱和、力学性质降低的过程,监测雨量、地下水位、土体含水量、土体应力等等这些背景条件,如果这些背景条件达到了引发地质灾害的程度,就可以发布这个地区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这样就不依赖于强降雨的预报了,而且也提高了准确性。”

小系统大智慧

对于先进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周总工仿佛有说不完的体会,将江西省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总体情况介绍之后,他意犹未尽地谈起了刚刚结题的“江西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这虽然是个小系统,但却凝结着科技的大智慧。

“这个项目也是基于MapGIS平台开发的。早在1998年的时候,我们总站在黎川、资溪、上饶这三个县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这也是全国范围内最早进行的此类工作。当时,我们就选用了国产软件MapGIS把地图数字化,来做地理底图,提高了地质灾害的调查能力。”

“系统主要运用了计算机、网络、GIS等先进技术,将江西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群测群防、预警预报、监测预警等功能一体化。实现了对江西省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查询检索、动态编辑、二三维可视化、统计分析等等一系列功能,可以为江西省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地质灾害监测信息,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还涵盖了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群测群防、气象预警三大类型地质灾害监测手段的数据,建立和完善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系统,能够进一步推进地质灾害体系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使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和体制更加完善了。目前在应用上,效果还是很明显的。海量数据的管理通过该系统提高了;该系统也使得汇报工作更加直观,容易引起领导的重视;对我们调查也很有帮助,以前调查工作现场拍的照回来后才能处理,现在通过远程通信就可以先发回来,而且领导可以通过平台视察野外。”

“但整体来看,这个信息系统还处在不断完善之中,随着业务需求的增加,对系统的智能需求也在增加。还需要我们把平时做的事概念化、模型化,要形成经验,形成公式,形成一种理念。”

“对于这个系统,我总体上是持肯定态度的,在后期,我们还要继续完善这个系统,使它更加智能化。”

少阻滞多推动

在各项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会遇到形式各异的困难,从而形成阻滞,地质灾害监测工作也不例外,这其中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限制,周总工结合江西地质灾害工作实际,语重心长地对记者讲道:“在地质灾害领域工作了这么多年,我们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其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非常棘手的一个问题就是,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人才还是很少,我觉得现在搞信息的人有一个缺陷,就是关着门在写程序;而了解地质灾害业务的人,对专业技术不是很了解。所以我认为,两者要直接面对面的沟通,搞地质的努力向模型靠拢,把所有的东西都模型化,搞信息系统、信息化的人也要思考怎么样指导我们建模型。”

周总工也表达了地质灾害信息化需要国家垂直往下推动的愿望,他认为把地质灾害信息化建设当做一项硬性指标从国家层面逐步往下推,会更容易推动。他也提到,数据共享范围还是太小,有些成果没有共享到社会上去。而开展信息化就是要让社会共享信息数据的成果,那样才有意义。

【免责声明】本站“矿道网”矿业技术板块所有投稿文章,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及投稿人所有。本站并非以盈利为核心的矿业矿业技术传播平台,平台并不能很好的甄别投稿文章的原创性和审核作者。文章仅供读者作为矿业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所以希望投稿人自觉遵守本条例,如果一旦发生文章侵权,原作者找到我们,我们有权利不经告知并删除投稿的文章。本网站默认已许可各大主流平台、媒体等,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网站全文,但是需要文件授权。本网站不以此盈利,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所有投稿人向本网站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因投稿素材内容或要求转发内容引发的任何社会及法律纠纷和矿道网无关。特此声明!,我们若有不当信息或者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改!联系电话:029-85212477
2516

帮助过的人数

上一篇: 矿山基建开拓工程量实例

下一篇: 中国矿山环境地质图及说明书出版

 
 
[ 矿业技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矿业技术
热门标签
大家都在看!
 
取消

感谢您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扫码支持
扫码打赏,你说多少就多少

打开支付宝扫一扫,即可进行扫码打赏哦